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首页 > 理论研究 > 华民学苑
把爱心的火炬传递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去
发布时间:2009-07-17

 

        大学生就业扶助工作,我们做了一年多,现在已经是第二个年度了。2008年,我们提出一个理念:我们都是爱心传递火炬手。意思是说,慈善机构要通过对贫困大学生扶助,把企业家的爱心、慈善机构的爱心传递给我们帮助的对象。我们希望,不管他们最后在什么行业就业,走上什么样的岗位,都能用爱心面对社会,用爱心迎接未来。我想:我们今年的大学生就业培训工作,要进一步升华这样的理念,要把爱心火炬传递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去。

        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大量大学生毕业后,在城市找不到工作,而广大农村社区、小城镇又迫切需要人才,需要像大学生这样高素质的人才。如果这些大学生能真正到社会、到老百姓需要的农村社区、小城镇去工作,那将对这些地方发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次我们在台湾地区考察时,了解到:现在台湾农业人口仅仅占总人口的8%。但这不是说农村原来的居民都跑到台北、高雄这些大城市去了,而是大部分进入了小城市。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仍然扎根在当地,做社区旅游、加工业以及其他社会服务。台湾每一个县,都有一所大学,这些大学的大学生毕业后,其中很大一批人都回到原来的社区或小城镇去了,甚至还有一部分人直接去做种蔬菜、水果和粮食的农民。所以,我们看到台湾地区的城乡差距比较小,社会发展也比较平衡、和谐。台湾地方虽小,但是跟大陆地区有着同样的文化传承和民族特点,应该说,台湾地区是在华人社会里率先实现了城乡一体化的区域,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台湾的很多农村社区建设都是由一些宗教、慈善团队来推动的。比如一位天主教的白牧师回到自己的家乡——布农部落后,积极推动部落社区的旅游发展,他把信教的、不信教的、信天主教的,信其他教的人,尤其是把受过高等教育的布农部落年轻人召集回来共同建设家乡,以旅游带动其他手工业发展,把本来贫困落后的山村社区变成了一个美丽富裕的旅游社区,这样的做法不是很美好吗?

        中国社会发展到了一个关键时刻,国家提出了东北振兴、中部崛起、西部开发等重大战略,大学生们要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是会大有作为的。这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也给我们上了一堂大课,我们的的外贸出口受到了巨大冲击。中国政府之所以把眼光放在了扩大内需上,就是因为我们内部需求的发展空间巨大,广大中西部地区老百姓的消费水平亟待有一个大的提高。开拓中西部地区的市场,扩展最基层老百姓的需求空间,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命题。当代大学生一定要转变就业观念,义不容辞地参与到这样一个历史过程中,和最基层的老百姓,和他们家乡的父老乡亲,一起来完成这样的历史使命。不要只认为到城市找工作是就业,到农村社区、小城镇做事就不是就业。其实,大学生到农村基层社区、小城镇工作,从社会需要的角度讲,应是一种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就业”。这样的大学生是一定会得到父老乡亲们的认同、得到社会的认同、得到历史的认同的。他们中是会产生杰出社会精英的。当然,大学生去基层、去乡村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政府安排到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们中,有些就感到举步维艰,自己一腔抱负无法很好的施展。所以,社会各方面应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从这个角度讲,建设新农村、发展小城镇也是全社会共同的任务。

        作为一家慈善机构,我们在引导大学生就业时,与政府部门的作用是有所区别的。我们拥有的“工具”就是爱,我们希望我们合作的大学生们能把这样一种爱的精神传递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去。

 

(理事长卢德之博士在内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节录)
 

您是第 位访问者 京ICP备0810300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4597号 版权所有:华民慈善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