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首页 > 理论研究 > 华民学苑
在湖南师范大学2011届毕业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作者:卢德之
发布时间:2011-06-27

 

尊敬的母校领导、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大家好!
  
  首先,让我代表校友们热烈祝贺七千多今天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的师大学子们,祝福你们!社会欢迎你们!
  
  今天,我站在这里发言万分激动,我今天讲的题目是: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最好建功立业。也许有的朋友会说这是大话,但我告诉大家:这绝对是真话、心里话。读了大学、研究生,谁不想建功立业呢。问题是怎样才能建功立业?我想先从自己的体验说起。
  
  28年前,我从这里走向了社会,前天是我进入50岁的日子,我在枫林宾馆搞了个“再次从这里出发”的仪式,再次从麓山出发,走向更远的未来。这个未来在哪里?今早写稿时一下顿悟了:这个未来就在老百姓那里!
  
  我从师大本科毕业后,进过工厂,下过农村,做过村长、副乡长、处长,官至厅级。可18年前又下海了,搞过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后来又回到学校读博士,现在做民间慈善工作,有时还做点学术研究。身份是地地道道的老百姓!一路下来风雨兼程,形成了一个最深刻的感受:做老百姓真好!
  
  这一认识完全符合我们党的宗旨。伟大领袖毛主席曾“身无分文、心忧天下”。这个“天下”就是指百姓。“为人民服务”实际上就是讲为百姓服务。“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以人为本”讲的全是一个意思,这就是要从百姓立场出发,为百姓服好务,以人为本就是要以百姓为本。老百姓的需要主要表现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两个层面,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老百姓之物质需要体现于大力开发市场,发展经济,让他们参与市场,分享市场化的成果。老百姓的精神需要在于他们更有理想,对未来更有希望,在一个信念有些缺失的时代,我们如果能从老百姓那里汲取精神营养,不仅能在重构社会理想和价值观方面做出贡献,更能提升我们自己的品格和能力。总之,老百姓那里是知识的源泉,力量的源泉,那里有最大的成长空间和最大的发展潜力!
  
  看看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师大人是怎样做的吧。举我身边的几位为例:我们敬爱的唐凯麟老师及其领导的伦理所,作为一个地方院校的传统学科一举成为国内学科中的领军团队,我知道唐老师和他的团队付出了多少辛劳!他们在各地都设有实践基地,经常深入到农村、工厂、街道调研,经常与百姓为伍,这样才成就了今天的辉煌!我还有两位很敬佩的同学,一位是我同级的政治系学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于建嵘教授,他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住在农村。汶川地震后,他一人背包在灾区一住几个月,了解了大量底层百姓的想法,做出了大学问,成为了国内外知名的大学者。还有我的朋友:湖南师大1979级中文系同学刘勇,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英勇战斗,出生入死,多次立功,成为著名战斗英雄,并用他的生命和鲜血凝聚成一句响亮了几十年的口号:理解万岁!当然,还有好多好多师大人都用自己的方式谱写了华章。他们的成功经验就是一条:扎根于百姓之中,把百姓当天,把百姓当地!
  
  这几年,我和华民慈善基金会的同仁们一直在做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我们提出了“我们都是爱心传递火炬手”,“把爱心火炬传递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去”等理念,得到了50所高校的许多同学的响应。在3年多的实践中,我强烈感受到,我们年青一代的大机会一定在农村,在基层,在不发达地区。道理很简单,改革开放30多年,城市发展了,东部发展了,如果再不大力发展农村,发展小城镇,发展西部,社会就极度不平衡了,老百姓就不干了,因此,农村、西部发展机会真正到来了,让我们共同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吧!
  
  同学们,当官固然好,但我认为做一个有创造性的有尊严的老百姓会比做一个作为不大的官更好。在这里,我把70周年校庆时写的一首小诗献给大家:天下法则本难寻,千求万索贯古今,唯有一理堪根本,百姓即是父母亲。
  
  谢谢母校!谢谢大家!

  
  (根据理事长卢德之博士在湖南师范大学2011届毕业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录音整理)
  

 

您是第 位访问者 京ICP备0810300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4597号 版权所有:华民慈善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