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首页 > 理论研究 > 华民学苑
资本与共享:21世纪人类发展的重大主题
作者:卢德之
发布时间:2016-04-18
 

华声会是一个很响亮,也很大气的名字,但是有这些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有与华声会这个名字相适应的责任、使命与成就。2008年,我们发起设立华民慈善基金会时,就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建立一套构建在中华文明基础上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慈善话语体系,才对得起“华民”两个大字。今天,我们既然要来扛起华声会这面大旗,就要有“华声”所必需的中华大气度、大视野、大追求、大品格。所以,我结合自己的一些认识与体会,围绕我们时代的主题与中国传统文化等问题,谈谈我们特别是华声会的价值、责任、使命与文化追求。

 

一、我们正处在一个资本的时代,一个走向共享的时代

 

最近几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到底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呢?无论从哲学还是政治学、经济学角度上来看,我认为最核心的无非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认识和处理社会价值,也就是如何认识和处理多数人与少数人的关系;另一个是如何认识和处理经济价值,也就是从如何认识和处理公平与效益的关系。几千年来,无论是哲学家还是政治学家、经济学家,都在这两个重要关系中寻找平衡与发展。

 

学问之间总是相通的。学问最重要的价值在于求真,在于追求事物的本质。那么,当今时代的大势是什么呢?也就是当今时代的本质是什么呢?我们归纳为这样一句话——这是一个资本的时代,也是一个共享的时代。这句话的核心有两个:第一,这是一个资本的时代;第二,这也是一个共享的时代。为什么这么说呢?看到这一点,首先需要我们把握好9个字——观大势、识大局、看未来。只有把这9个字统一起来,我们才能看得更远一些,更清楚一些。人类发展到今天,似乎进入了又一个迷茫的时期,前面似乎又是迷雾一片了。这个时候最需要人类看得远一点、想得远一点,对近一点的东西才可能看得清一点。这也是认识的一般规律。

 

6.jpg

卢德之博士讲话中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资本的时代?一个重要的事实是,现在的资本尤其是金融资本,在创造物质财富中的地位与作用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更加显著了。无论西方还是东方,现在都认识到了资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都希望发挥手中资本的作用。资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在全球受到如此高的重视,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影响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不管是从国际交往还是在社会大众看来,似乎掌握了资本也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和话语权。自由资本主义世界与过去相比,似乎进入了一个放任资本的时代,最大的特点是更加无所顾忌地创新资本的利用方式,让资本无孔不入、无时不在,直至让资本与政治、军事、文化结盟,谋求影响甚至控制世界经济社会。特别是自由资本主义世界的大国们再一次结盟,企图以资本为纽带,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上成为一致性行动体,左右世界进程。发达国家不愿意轻易放弃既得利益,更不愿意轻易放弃影响和决定世界经济与秩序的愿望。而且,一旦发展中国家兴盛起来,发达国家对固有地位与未来就会更加恐惧,必然会谋求集团利益的巩固,而一次又一次地走到一起,共同出击。这显然是让资本越来越远离促进社会发展的本质了,也背离了资本的德性,背离了法制资本的社会价值与传统主张。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也已经认识到了资本的重要性,让资本走向了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并且进入了向外输出资本、更主动地融入世界经济大潮的时期。就发展中国家来说,尽管正确地利用资本、充分发挥资本作用还需要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经济手段和社会环境,但毕竟让资本进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舞台中心,才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特征。资本不再是可恶的批判对象了,资本回到了它本来的意义与地位。我研究资本、研究资本精神,从根本上说就是基于以上的认识。

 

为什么说又是一个共享的时代呢?其实,人类社会就是从共享开始的,一方面人类一直在共享天地、空气与山川等自然资源,另一方面人类又一直在共享社会发展等社会资源。当然,这里说的人类共享自然资源、共享社会资源,都是从广义上说的;狭义上看则是十分复杂的,有时不仅没有共享,还与共享背道而驰,甚至充满了斗争与血腥。不过,从总体上看,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上的新突破、新发展,特别是在互联互通技术上的发展,无论是技术本身还是经济生活,乃至社会生活等方面,都呈现出了共享的特征,尤其是共享经济的出现,已经在许多方面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点,让人们清楚地看到了共享的现实价值,及对人类发展的作用与意义。共享作为一种理念,已经从科学技术领域进入到经济社会发展领域,并成为引领21世纪人类走出困难、面向未来发展的现实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习近平主席近几年来在众多国际场合反复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本质价值就是共享。现在看来,人类一是有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人类共享的先进理念,二是有了共享经济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开的第一扇大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人类共享机制也就有了理论基础与现实基础了。

 

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呢?我的理解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你不能离开我,我也不能离开你了;你的生活中有我,我的生活中也有你;你好我也要好,你可以好一些甚至好很多,但不能是你好我却没法活下去;你好我如果总是不好,我也会让你不好,最后大家都不好,这是最不好的事,是恐怖主义的逻辑。那么,怎么才能做到“你好我也好”呢?这就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共享”,共享经济、共享文化、共享政治等,也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一个人类共享发展与共享社会的机制。当然,说这是一个共享的时代,不是掩饰矛盾,更不是回避世界发展中的深刻斗争。世界发展中的矛盾与斗争依然存在,有的甚至更加复杂与尖锐,但就发展大趋势来看,走向共享是一种新的大趋势。忽视这种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趋势,既不利于自我发展,也不利于全球发展。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三年前就提出了“共享”理念,在许多会议或场合从多个角度谈到了“共享”,并且形成了《走向共享》、《让资本走向共享》等专著,正在写作的《共享论》将更系统地表达我的许多新的认识、理解与思考。总之,我认为,资本和共享是当今时代两个十分重要的关键词,也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与转型过程中必须认真思考并给出回答的两大主题。

 

二、国内需要“协同共享”,国际需要“协和共享”

 

今天,客观地看,世界科学发展的水平与速度已经相当高了,发展观也越来越宏大,但相随而来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建立在高科技之上的当代认识观、宇宙观、世界观却越来越没有整体性,越来越细分,越来越分离,越来越不重视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了。这可能是最危险的事情。世界本来就是一个整体,如果人们总是在不断地淡化甚至消除整体观,那我们还能得到一个整体发展的世界吗?正如华尔街的金融家们虽然是一群创新的高手,但他们考虑的核心永远是如何设计金融产品与金融手段,目的就是创新与分割金融方式,隐藏在眼花瞭乱的产品之下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可怕的是,如果人们再不及时地深刻反思,不去恢复全局观念,如果人们不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发展体来对待,我们这个世界真的还会好吗?所以,我所说的共享,就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共生、共存、共发展的关系。这种关系强调的是世界相互之间的联系。世界是整体的,而不是局部的;是全程的,而不是分段的;是辩证统一的,而不是相互孤立的。所以,共享绝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平均分配,核心就是全社会的“协同共享”与“协和共享”。

 

既然这是一个资本的时代,一个共享的时代,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资本与共享的关系问题。在马克思的资本观以后,东西方研究资本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现代以来,阐述资本的主张更加多样化,并且形成了许多流派。进入21世纪后,人们探讨资本的方式与方法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重点转向探索资本与财富的关系,财富的再分配、资本与生活状况、资本与社会发展等关系问题,形成了许多新的资本观。从处置资本与财富的角度上看来,目前比较突出的有两个人的主张:一是美国人比尔•盖茨。他更多地从宗教信仰和个人社会理想的角度,提出了慈善资本主义的资本观,倡导从富人慈善的角度,把资本创造的财富拿出来交给社会,消除疾病与社会不平等,为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二是法国人托马斯•皮凯蒂。他通过比较研究最近两百多年来主要国家的历史数据后认为,资本已经成为创造财富的重要资源与手段,拥有资本的人得到财富的方式与速度相当快,甚至可以不再参与劳动了,所以,应当通过创新税收制度等方式加强对资本的再认识,强化对财富的再分配,得以缓解日益加剧的分配不公、贫富悬殊等问题。

 

这两种理论是自由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典型的新资本观,其中都有鲜明的共享理念,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也在走向共享的发展趋势。无论比尔•盖茨的资本观,还是托马斯•皮凯蒂的资本观,都是来源于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基本特征是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小政府、大社会治理制度下的资本观,宗教信仰、个人奋斗、市场规则、资本扩张、制度约束等都在其中发挥作用,追求国家的价值观与社会目标。中国是一个大政府、大社会的国家治理体制,如何既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又发挥传统道德优势,实现社会共享的目标呢?我认为,从全球发展上看,还有一种资本与共享观,就是既要从制度上讨论资本与共享的关系,也要从道德角度来研究资本与共享的关系,共享是目的,资本是手段。所以,这种资本与共享观,我把它叫做“协同共享”——一种既看到资本,也看到资本精神;既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也看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资本观。而且,我所说的“协同共享”又是开放性的,还应当有两个层次,特别是就中国发展来说,一方是国内,一方是国际——国内需要“协同共享”,国际需要“协和共享”。

 

几年来,我曾经在许多场合说过,也同英国、美国、新加坡等国的慈善界朋友交流过一个观点:综观国际社会,也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国内共享必须反特权、反民粹,国际共享必须反霸权、反战争。这是“协同共享”的灵魂,或者说核心。现在看来,有幸在国内和国际都得到了许多认可,有的人还把“协同共享”称作第三种资本观,甚至说是中国人提出来的一种有代表性的资本观。当然,这是一种鼓励,希望我更多地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研究后,我觉得,中国人追求共享的方式方法与西方人追求共享的方式方法是不一样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关于人的起源上去。最原始的人的起源说就是远古的神话与传说。从发生学上看,神话与传说与人类远古的生活和历史有密切关系,是研究人类早期社会生活状态的重要文献资料。

 

中国神话里第一个创造天地的是巨人盘古。盘古从哪里来的,谁也不知道,可能是乘远古的引力波来的。那时候,天和地还没有分开。盘古在一片混沌之中沉睡了十万八千年。有一天,盘古突然醒来,看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挥起斧头向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随着斧头挥动,渐渐地,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又不知过去了多少年,天和地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盘古倒下后,呼出的气息变成了风和云,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雷声,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肌肤变成了大地,血液变成了江河,汗水成了雨露。中国神话里还有一个创世神是女娲。相传女娲是一个全能神,一天中就有七十变。有一天,她用黄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样子创造了人。她担心,人的生死很难发展,于是又把人分为男人与女人,并安排了人类的婚姻关系,让人自然繁衍。后来,人世间突然天塌地陷,女娲又炼出七彩石补好了苍天,斩断了鳖的四条腿,柱起了天地四极。在中国神话里,女娲是一个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广大化生万物 ,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

 

与中国拥有神话传说一样,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创世神话。这里就谈谈古希腊人和希伯来人的创世神话。古希腊人的创始神话是一种生殖型的神话。古希腊人认为,世界本来是一片混沌,混沌之神卡俄斯生育了大地母神盖亚,大地母神生育天空之神乌拉诺斯,形成第一代天神。第一代天神生育了第二代天神,也就是生育了天地万物;大地生出了天空、山脉与大海;大地与天空结合,生育了泰坦神;泰坦神又相互结合,生育了众神及万物。古希腊神是完全人化的神,具有人的七情六欲。众神生活在奥林匹斯山上,却又常常跑下山来与人纠缠不清,有时也成为人戏弄的对象。这说明,在古希腊人的原始世界里,神与人的关系又是非常密切的。希伯来人的原始神话则是上帝创造了人与万物。上帝首先命令光出现,接着创造了大陆、海洋、植物、日月星辰与动物。上帝创造的一切终究是身外之物,所以希伯来的神总是高高在上,稍有不满就会屠城,甚至把整个世界都毁灭掉。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世界创造得太容易了,并且与他没有切身的利害关系。而且,上帝认为,他创造的这个世界由于自己的过失而充满了罪恶,所以上帝转而收起了暴戾的一面,转向救赎人类,于是在有了《旧约》之后,又有了《新约》。在希伯来人的创世神话里,上帝创造了人,神与人又总是处在一种监护与被监护关系之中。

 

那么,把世界各地不同的创世神话放在一起,我们看到了什么呢?我想,中国早期创世神话中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作为后世中国人的思想基因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中国创世神话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创世充满了艰辛与苦难,世界是创世神用自己的血肉铸造而成,是创世神自我生命转化而来,人来源于神本身。神不是高高在上的创世人,神就是生活在人的身体里与精神里。神死去后就化作了日月山河,与人类同在。而古希腊的生殖神话反映出希腊人最原始的观念:古希腊人与神的关系是一种庇护关系。自然万物是神所生的,或者是由神转化而来的。在希伯来人的创世神话里,人是上帝所赋予的,不是自我创造的,不是来源于人本身的,而是外来的,是神的子民。第二,中国创世神话里,无论盘古还是女娲,都是自然的来源,是自然的一部分,同时又是人内生出了人,人又是人的来源。而且,创造自然与人,并不是一个人的功劳,是巨人们共同的创造,盘古开创了天地,女娲才造出了人。所以,中国人最初的“大同”“共享”理念,本质上是一种内在的大同与共享,一种来自人内心深处寻找自身的和谐与平衡,是人自身的事情。在古希腊和希伯来神话里,人是上帝创造的,所有的人都是上帝的子民,相互之间是平等的、独立的、自由的,所以发展需要一种契约,需要协和。人们追求的理想国,本质上也有共享的基因,但更多的却是需要协和、需要契约精神才能维护的制度保障下的共享。第三,中国创世神话里,自然是神自生的,人是神内生的,自然与人有一个相同的来源,并没有一个神秘的来源,人在起源里就是相互联系、共同发展的。尽管后来人有了家庭,形成了群落,但也形成了人们的“大一统”的观念与格局,所以特别强调人的内修,强调道德自律,强调内圣与外王,团体性、多数性要求与追求自然会更加鲜明。在古希腊和希伯来神话里,人来源于上帝之手,个个独立,也就更加重视个人奋斗,强调个性发展,强调个人的创造精神,所以,人们要共同发展就需要更多的社会保障与制度约束,也就更加重视建设法律制度。所以我想,中国哲学里为什么很早就有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根源是中国创世神,首先创造了天地,再创造了人,先有天地再有人,所以是“天人合一”,而不是“人天合一”。

 

因为有了上面这些有代表性的最基本、最原始的不同的人类起源说,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共享方式与方法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就中国的共享发展而言,就更加需要深刻理解国内发展中的“协同共享”,国际发展中的“协和共享”。

 

国内发展的“协同共享”,就是《易经》里说的“保合大和”。协同是一种方式与方法,共享才是目的;协同还有一个协商的过程在其中,趋同的结果才是要求。而且,既然是“协”,就不会只有一个主体,至少有两个以上的主体。多主体之间才存在“协同”的事。就国家而言, 有政府、企业、社会等主体,也有个人、社团、集体等主体,还有家庭、家族、群落等主体,更有工、农、商、学、兵、干等社会主体。当然,如果依据不同,划分出来的主体也就不同。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拥有特色鲜明的政治协商、民主协商制度,不同的社会团体都选出自己的代表一起坐下来,共同协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问题,而且协商出一个趋同的或者共同的结果。所以,从协同内容上看,就有政治协同、经济协同、社会协同、文化协同等;从社会治理上看,就有官的组织管理与民的自治之间的协同;从经济社会发展来看,就有军事与政治协同、政治与经济协同、经济与社会协同、社会与文化协同等,只有协同之后才会走向真正的共享。我甚至认为,我们要超越“中等收入陷阱”,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通过协同共享的方式来实现共享发展的目的,特别是要通过完善国家的现代治理制度与治理体系,既不影响更不压制人们创造财富的主动性积极性,也要消除社会分配上的冲突。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的,让“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才是中国社会的协同共享的目标与前景。

 

相对而言,国际社会的共享就只可能走“协和共享”的道路。中国古代社会就懂得“协和”的价值。中国《尚书•尧典》里就有“协和万邦”的主张,目的就是要胸怀广大,“合和万国”。《易经》里也提出了“万国咸宁”“天下和平”的主张。在世界早期古代文明里,中国之外,还有谁提出了这么深刻的宏大主张呢?尤其是这样以天下为怀、包容天下、和平天下为理想与追求的民族,还能找出第二个吗?这正是中华民族最基本、最原始、最朴素,也最古老的“心怀天下”“天下大同”的共享基因,也是今天中国处理国际社会与国际事务最基本态度的共享基因!我们知道,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资本在全球快速流动,尤其是以互联网为基本特点的现代高新技术的运用与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与合作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主题。从社会制度上看,经过几百年发展的自由资本主义与经过一百多年发展的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等,在许多方面也形成了协和关系;从经济社会结构上看,国际的军事与政治协和、政治与经济协和、宗教与文化协和等,已经成为谋求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方式;从东西方社会发展上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协和、南北的协和、南南的协和等,成为处理国际事务与国际发展的重要原则。所以我认为,国际社会只有走上“协和共享”的道路,才可能是一条福泽全球的康庄大道。

 

所以,从本原上看,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渊源,就已经追溯到了中国古代社会就一直追求的大同社会与共享理念。特别是从中国创世神话里也能够清楚地看到,中国的共享追求是人内生的理念,与人的来源紧紧联系在一起,不是人外飞来的理念,也不是神的赋予与神的启示。在中国人的原始崇拜里,共享就是这么简单地出于人本身,是人自身发展的要求,出于人的内心的渴望。因此可以说,在中国人这里,共享是人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是人的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三、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种特殊能与场:共享能与共享场

 

物理学告诉我们,物体运动就会产生动能与势能,一个磁体的周围会存在一个磁场。从物理学的动能、势能和磁场出发,我在思考“协同共享”问题,尤其是在研究不同民族的创世神话和几千年来的共享追求时,总是觉得,人类社会发展中也存在一种特殊的能与场,就是共享能与共享场。

 

我认为,共享能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人的劳动、资本、资本精神、创新创造、科学技术等不断强化而形成的发展动能与势能的总和。从形成上看,共享不仅仅可以从人类社会内部来分析,更可以站在宇宙的时空观中来思考。最近,科学领域发生了两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一个是引力波的发现;另一个是围棋的人机大战。电磁波的发现与应用,推动科学技术实现了飞跃,人类社会进入了新的时代,流体力学、飞机、导弹、卫星等都与此有关。而引力波被科学家在两个黑洞合并时探测出来的,简单地说,引力波就是可以让时空出现弯曲的波或者能量辐射。我认为引力波的发现,不仅证实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假设,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了各大宗教的神秘理论的合理性,甚至对所谓的第六感也会有新的认识。我觉得这实际上涉及到一个根本的哲学命题: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按照进化论的观点,人是猿猴变的,那么为什么只变成了人这一次,以后就不变了?这有些说不通,连小孩都会怀疑。会不会是将来有一天,别的星球的高级物种来到地球?或者只来了比如亚当和夏娃两个人,或者说是女娲创造的那一波人,共享了地球的空间。不管怎么说,无论亚当和夏娃,还是女娲创造的人,他们的生活都是从共享天地开始的。也就是说,人类从共享开始,自从有了共享,也就产生了一种共享的能量,我把它称之为“共享能”。随着共享能的变化与发展,人类就不断从低一级往高一级发展。及至今天,人类社会在发展,共享能也在不断发展。按照能量守恒定律,共享能会让一部分物种发展,也会让另一些物种退化甚至消失。

 

同时,我认为,共享能发展的不同阶段,就会形成不同的传递共享作用的价值场,或者能够积聚巨大共享吸引力的价值场,我称之为“共享场”。共享能越大,共享场也就越大。有初级的共享能,也就有初级的共享场,也会有中级的,高级的共享能或共享场。或许,高级的共享场就是马克思说的共产主义社会了。假如,达尔文的进化论在共享能出现以后,是有效的。人类从低级发展到高级,共享能会不断变大到无限。这时候,人类制造出来的人工智能,可能会替代人类,甚至进化出比人类更高级的智能,那么就意味着人类成了自己创造物的奴隶,甚至会导致人类的灭亡。前不久的围棋人机大战,已经体现出智能电脑的巨大能力,我觉得有一天人工智能完全战胜人类,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即使机器无法战胜人类,人类也可能因为共享能和共享场的无限放大,导致地球无法承受,而被迫移居其他星球。美国现在花巨资投入外太空的探测,也一直在为移居外太空做研究、做准备,相关技术和信息对世界其他国家是封锁的。我猜测,是不是有可能,美国人已经知道了人类社会从共享开始,也会到共享结束。换句话说,我认为共享能是一种同引力波一样存在于地球乃至宇宙的能量或者力量,或许就是宗教所说的“上帝”“安拉”或者“佛”吧。

 

当然,从现实社会发展上看,共享能和共享场的存在与发展是一件很好的事,可以用来对抗、抑制和约束权力场。一般说来,共享能和共享场发达,权力场就会受到限制,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始终认为,共享的价值本质总是与利益有关。共享不会是对自我利益的否定,不是一种简单的牺牲精神,也不是温情主义的怜悯情怀,而是一种更公正、更有效的改善世界的方式。任何一个人追求共享的结果,不会是让自己牺牲了什么,而是让自己的生活获得了更多,特别是精神与价值获得了更好的提升。所以,共享积聚的共享能是社会发展与人类良知的重要动力。

 

今年3月28日,我在北京大学光华学院的演讲中专门谈到了“共享能与共享场”。这是我的一个新的思考,也可以说是对共享的又一个深度思考。我将在正在写作的《共享论》中作出进一步探讨。

 

说到这里,我的一个基本结论是——人类社会是从共享开始,而且随着共享能与共享场不断地发展与壮大,人类一步一步从低级共享走向初级共享,再到中级共享,最后走向高级共享。到了高级共享,就是共享主义,也就可能是马克思所描述的共产主义了。到了高级共享社会又会往哪里走呢?那是未来的人们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是乘着引力波飞向新的太空,还是进化为更高级的生灵,今天的我们不得而知。就目前来说,共享是最好的一种人类发展方式。人类不能通过战争解决问题,只有靠竞争、靠发展来解决问题,而且只有在竞争与发展中促进人类的和谐与发展。总的来说,我相信,如何让社会走向共享、让资本走向共享,已经成为时代的重要主题,也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的重要主题。而且我认为,资本与共享同和平与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资本既创造财富也创造发展,既促进社会发展也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共享才是最基本的促进共生、共存的力量,只有共享才能拥有和平的现实与未来的发展。所以从目前的世界来看,我们用资本与共享才可能更好地阐述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

 

四、华声会的文化基础:从近现代转型到当代的湖湘文化

 

华声会既然是湖南人来主办的,就自然离不开湖湘文化。从历史上看,湖南人主导创造了湖湘文化、发展了湖湘文化,并且让湖湘文化融入了大中华文化,运用到了推动中国历史发展的伟大征程,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同时,湖湘文化又反过来影响甚至在许多方面几乎决定了湖南人的思想品格、性格特征与行为方式。从总体上说,湖湘文化是拥有自己伟大的基因的,湖湘这块独特的山川孕育了湖湘文化,特别是对近现代中国革命乃至世界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都已经载入了煌煌史册。湖湘文化为什么能在近代一百多年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并不是因为它出身高贵,偏偏是湖湘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大多来源于湖湘的山川和民间,才拥有了开放包容、根深叶茂、与时俱进的精神与品格。

 

所以我认为,湖湘文化的核心就是它拥有开放包容、与时俱进的品格。浩浩湘江从南向北贯穿湖南全境,养育了湖南人奋斗到底的气概与血性。悠悠洞庭容纳湘资沅澧、吞吐长江,培育了湖南人心怀忧患、包容天下的悲悯情怀。山水性情润泽湖湘文化,又那么鲜明地落到了湖南人心身之上。特别是近现代以来,湖湘文化为湖南人主导“打天下”发挥了强大的引领作用。但是,今天的世界早就不是过去那个“打天下”的世界,而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世界了。那么,今天的湖湘文化如何与时俱进呢?如今不少湖南人都觉得在许多方面被边缘化了,经济上、政治上尤其突出。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核心的问题就在于时代变了,湖湘文化的大悲悯、大胸怀、大品格、大追求里依然保留着过多的传统,没能更多更好地融入当今世界的主题与要求。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喜欢用湖湘文化中那种“心忧天下”的情怀来看待世界、对待自己,喜欢讲“敢为人先”。但是,站在时代的高度来说,我们今天讲“心忧天下”,首先要有看天下的眼光,更要有忧天下的资格;讲“敢为人先”,那就既要主动出击,更要遵守规则。为此,我们有必要更全面地谈谈湖湘文化。

 

我曾经谈到湖湘文化的天下观,核心是16个字——“看懂天下、忧对天下、创富天下、共享天下”。在我看来,湖湘文化最本质的东西则是9个字——“多数人、看底牌、断后路”。为什么是“多数人”呢?湖湘文化从源头上说,大致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湖湘底层文化,二是湖湘以外的文化,也可以叫“外来文化”。湖湘底层文化是湖湘文化的根基,是湖湘地域文化。对比中原地区而言,远古的湖湘地区一直是蛮荒之地,后来又长期处于远离统治中心的社会底层,所以湖湘文化起于底层,是一种大多数人自己的文化,无论是原始“巫性”、“神性”,还是民间性、底层性、群体性都再现得相当充分,最突出的是湖湘文化的“血性”与“刚性”就来源于大多数人的秉性。

 

同时,湖湘文化也是一种接受了外来文化的地域文化。从历史上看,当年屈原、贾谊、柳宗元、范仲淹,还包括朱熹等人的政治思想、文化思想都注入了湖湘文化,并且成为湖湘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流放性、底层性,因而形成了湖湘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多数性,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声音,追求的是大多数人的理想;二是悲悯性,对人生的悲悯,对万物的悲悯,对社会的悲悯。所以说,湖湘文化是一种为多数人服务的文化。那么又什么是“看底牌”呢?就是前面说到的要“观大势、识大局、看未来”。怎么“看底牌”?就是既要看清大势认清自己,也要看清别人;既要把握历史,也要看清现实;既要面对现实,也要认识未来;既要利用现有条件,也要勇于创造条件;既非简单地“敢赌”,也不是简单地“敢干”,更不是“盲干”。什么是“断后路”呢?任何创造与创新,都需要一种“向死而生”的精神与气概,认准了的事,就是豁得命出去也要做,敢拿命来赌未来,为了做事,先把后路给断掉,没有后顾之忧,自然就一心一意了。从这些意义上看,湖湘文化是最具有地域性、包容性与个性化的地域文化。

 

当然,湖湘文化发展到今天,仍然具有鲜明的“多数人、看底牌、断后路”特征,但也有了许多新的发展。面对未来发展,湖湘文化需要更好地由近现代湖湘文化转型为当代湖湘文化,核心就是要做到与时俱进,与现代文明共进,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共进,特别是要把近代历史以来湖湘文化中的激进文化、英雄文化、革命文化的积极因素,与21世纪人类文明发展所迫切需要的发展文化、知识文化和资本文化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湖湘文化,使湖湘文化更好地融入当代中华文明,融入人类文明现代化发展的伟大进程。目前看来,重点要突出四个方面:一要更好地跟多数人在一起。这里的多数人不是民粹主义的多数人,而是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放在多数人,就是跟多数人打交道,以多数人的利益为利益,以多数人的发展为目标。当年毛泽东提出中国共产党要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核心也是多数人的思想,也可以说是湖湘文化中的多数人思想对毛泽东思想的深刻影响。二要学会与资本打交道。历史地看,有了人类就有了资本,人们掌握了资本才能更好地发展。特别是现代社会,资本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工具与重要主题,我们不好好地与资本打交道,就可能无法获得更好地发展。当然,我们也必须警惕资本,不能放任资本的野性,让资本接受“爱的教育”,让资本有德性,特别是让掌握了资本的人具有丰富的资本精神,让资本创造的财富为多数人服务,湖湘文化应该在这些方面走到时代的前沿。三要学会与知识分子打交道。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把世界紧紧联系在一起了,让以往的许多梦想与追求都可能变成现实了。我们如果不重视知识,不重视知识分子,也就不可能更好地把握时代发展了。而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中国已经是一个知识分子占主体的时代。如何让知识分子发挥作用,使之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识,将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在这方面,我们尤其需要回顾历史,反思历史,让知识分子这些时代精英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精英。四要学会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打交道。其实,任何时候都要与年轻人在一起。年轻人是未来,也是希望。1900年2月10日,梁启超先生就在《少年中国说》中就厉声呐喊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一个多世纪之后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与年轻人在一起。特别是在互联网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年轻人的思考方式、生活方式乃至人生方式的今天,更应该把握年轻人的所思所想,既要让年轻人看到日趋简单化的生活方式,也要引导年轻人认识世界的复杂性、多元性与多样性;既要让年轻人认识到权利、自由、快乐的价值,也要让他们理解义务、责任与使命的重要性。正如当年毛泽东对年轻人所说的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现在看来,如何融入年轻人的生活、引导年轻人的思想、引领年轻人的未来,已经是互联网时代的重要的使命。这一点尤其需要我们站在现实与未来的高点上认真加以认识与把握。任何轻视和忽视年轻人的现实思想与未来追求,都必须警惕。

 

之所以这样说,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湖湘文化拥有丰富的共享基因。可以说,没有谈到共享,也就不能很好地阐释湖湘文化。湖湘文化倡导一切为了多数人,不就是共享吗?今天,人类社会认识到共享的价值了,共享成为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了,湖湘文化又如何在自己的这种文化优势上更好地走向世界呢?我的观点是,我们要依托湖湘文化,立足中华文化,融合世界文化,打造新一代湖南人。打造什么样的新一代湖南人呢?首先应当能够真正把握看天下、忧天下、创天下是方式,能够遵循享天下的发展要求与规律,特别是要在有远见、讲规则、重发展、敢担当上拿出切实的行动来,这样才可能“看懂天下、忧对天下、创富天下、共享天下”,才可能推动天下共享的人类伟大征程。比如当年的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治夷”的思想,就是看懂天下的一种具体表现。没有看懂世界,那是提不出对待世界的办法的。所以我想,只有这样的湖南人,才可能融入天下的发展之中,才可能赢得天下的尊重;只有这样的湖南人,才能融入天下发展大潮,促进天下发展;也只有这样的湖南人改进创新的当代湖湘文化,才有可能升级为更先进的文化,才有可能更好地融入中华文化,融入世界文化。

 

五、华声会的使命:“让华声融入世界,让世界共享华声”

 

今天,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应当与世界联系在一起,应当眼睛瞄准世界,观念对接世界,行动面向世界,否则,我们不仅不能与世界同步,还可能被世界边缘化。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所以,我很赞成华声会有一个更高的定位——以中华文化特别是以湖湘文化为根基,以共享为价值,以资本为动力,以媒体为连接,构建集文化、资本、传播于一体的华人社会高端影响力共享平台。换句话说就是,“让华声融入世界,让世界共享华声”。那么,华声会到底如何起步呢?

 

首先,华声会要寻找到正确的天下观。我认为,我们既要遵循资本发展的一般规律,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与社会发展的规律,又要拥有自己特色,充分地认识资本,运用资本,让资本发展壮大,然后再让资本创造的财富造福于天下,同时把我们的理念与追求传播到世界上去,让大家联系起来,为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这才是我们华声会最重要的使命。这样做,理想很宏大高远,也确实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但一件事如果那么容易做到,其意义会很大吗?只要我们立足正确,面向大多数,面向中国与世界发展,只要我们从理论到实践,从湖南到全国、再到世界,能够实实在在地做出一些成绩,哪怕是倡导了正确的、发展的、有益于人类的理念,华声会也就不枉“华声”这两个崇高的字了。

1.jpg

华声会发起人合影

 

其次,华声会也不要局限于湖南,要有不断向广大华人地区发展的信心与计划。我们要做的是一件好事,一件有益于中国发展和世界发展的事,我们就应当大胆去做。我们要特别注重吸收外来的力量、年轻人的力量,要坚决拒绝落后的力量、不发展的力量。融合外来的力量,能够弥补我们的不足。团结年轻人的力量,华声会才可能拥有更好的未来。在世界快速发展、纷繁发展的今天,我们更需要面向年轻人,与年轻人一起同行。

 

第三,华声会要坚持自己的价值观,要把正确的思想放在第一位,必须在法律的原则下开展活动,在组织章程的原则下发出个性化的声音。2014年《美国利益》杂志的主编加芬克尔就说过这样一句话:“对于当代事务,对于紊乱时期的共同困境,我们缺乏适当的语汇来把握。”这说明——当今世界需要人们从整体上拿出能够引领发展的共同理念。任何解构性分析,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细分事物、看透事物,但已经很难让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人类的未来了。所以,华声会成员一定是一个志同道合群体的联合体,一个讨论思想观念的平台,特别是要更好地思考中华文明,更好地融入世界文明,努力做好融合与发展人类思想的大文章,让大家朝着同一个方向行动,说好华人故事,发出华人声音。正如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载所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即使不能做到,作为努力的方向,也应当可以作为华声会奋斗的价值与目标。

 

总之,“让华声融入世界,让世界共享华声”是一个愿望、一种理想,要做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家的积极性很高,共同为着一个高远的目标往前走,一定会争取到好的收获,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这是我的一些比较个性化的思考与建议,与大家共勉!谢谢大家!

 

(本文根据理事长卢德之博士在华声会发起人座谈会上的讲话录音整理)

您是第 位访问者 京ICP备0810300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4597号 版权所有:华民慈善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