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首页 > 理论研究 > 华民学苑
“富人困境”:如何消除内心的恐惧——卢德之博士谈中国慈善与国际慈善之二
发布时间:2016-05-30

        任何人都有内心的恐惧,这种恐惧的形成也有不同的因素。如何消除内心的恐惧,也会因人而异。这里所讨论的则是“富人困境”。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呢?一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到21 世纪,已经产生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富人,而且这个群体会越来越大。二是他们的确面临着许多困境,而且大多是因为财富的困扰,甚至是巨额财富的困扰。三是这个富人困境不仅仅是富人个人的问题,也已经显现为一种社会现象,或者社会问题了。

       那么,富人如何走出这个困境呢?我认为,拥有资本精神的富人,最有可能真正走出“富人困境”。一个没有资本精神的富人,他生活越来是很难受的:创造了财富消费不掉难受,传给后人又怕后人丢失,如子女多还可能导致家族不和乃至分裂。这就是我所说的“富人困境”。

 

本文节选自卢德之博士新著《资本精神——人类文明协同发展的力量》,2016年1月东方出版社出版。

      中国古人就十分重视“富人困境”的问题。这个困境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富人如何处置财富。富人既要能够赚钱,还要善于把财富用好。即使是从长辈那里接受财富,也要有一个正确的财富观。《抱朴子•博喻》上说:“积万金于箧匮,虽俭之而不用,则未知其异于贫篓。”俗话说,人赤条条来,赤条条去。财产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们想赚钱,除了满足生活需要,更重要的是希望体现自己创造财富的能力和价值。据《说苑•杂说》上记载,孔子也曾经说过:“夫富而能富人者,欲贫而不可得也;贵而能贵人者,欲贱而不可得也。”前面所说到的富人范蠡,曾经做过越王勾践的大臣,退隐后经商,“浮海出齐,变姓名”。《史记•货殖列传》说他,“十九年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西汉有个卜式的商人,在汉武帝发动讨伐匈奴的战争中,两次把财产献给国家,有钱时关照兄弟,他的富贵人生也被载入史册。中国历史上,许多富人被民间称为“善人”。这些富人几乎都或多或少地捐献财富,济贫救世。相反,对于“不富以其邻”的富人,则要讨伐他们的“无不利”。据《晋书•石崇传》记载,李益被国家处死,百姓饮酒庆贺。石崇得罪被抓,还自以为“吾不过流徙交光耳”,顶多判一个流放交州、广州的罪。“及车载诣东市,崇乃叹曰:‘奴辈利吾家财’。”当刑车送他到刑场时,他才知道那些官员们是看上了他的财产。“收者答曰:‘知财致害,何不早散之?’崇不能答。崇母兄妻子无少长皆被害,死者十五人。”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富人的财富到了一定程度就是一种社会财富。如果富人不懂做一个有德之人,不会分享给他人,给自己留下好名声,国家、统治者乃至老百姓就会用强制手段或暴力,把财富分给社会和他人。不过,从本质上说,一个人能够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财富,又能让他人与自己共享财富,那才是人生的最大价值,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具体表现,更是个人快乐的重要源泉。

        这让我想起了洛克菲勒家族第四代掌门人、全球新能果协会创始人及主席佩吉•杜拉尼(Peggy Dulany)讲的一段话。2015年5月6日至7日,她在全球慈善家协会2015年纽约年会上谈到了她的一段心路历程。她说:我小时候开始内心就有一种恐惧感,长大以后恐慌一直纠扰我的生活。怎么克服这些恐惧?小时候有许多好的记忆,焦虑不安则是一些来自内心的声音。我的内心总是在说,你不够好,不停工作,不能享受生活,让自己为大众服务,得到内心的安静。为此,我远离家,去写一本书。我就是要将内心的声音展现出来。儿子上大学后,我们搬到森林里去住下,就是要让自己安静下来。我们需要开放自己。我们需要一种链接,一种安全感,而要更加安全,就更要完全地展现自己,让自己更有影响力,也就是要更好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如果我们不容易做到,那就要让内心的声音不断发出来,要不断打坐,不断练习,让自己的精神回到内心中去。我们可以读书,可以想我们的梦想。我们可以与大地连接,不要躲避,要现实地面对。这才是“正念”所必须的。为此,她追问说:我们的问题在哪里呢?好的做法是什么呢?我们怎么回到工作中去呢?我们要不断回想自己,不断反省自己。比如残障儿童关怀问题,我们在印度做了几个区的残障儿童服务,有一定影响力,我们也建立了彼此的信任。如果要扩大,要增加信任,就要不断解决一些问题,要不断给我们信心,解除恐惧,彼此信任,做完全的自己,并且扩展到全世界中去。所以,慈爱与慈悲,就要尊重彼此,把自己扩大到世界各个地方去。一个人到了户外,能够走到哪里?心灵之旅会走到哪里?这则是另一个问题了。

        所以我认为,财富可以给富人带来地位、名声和满足,但不一定能够带来快乐,何况人生本身就充满恐惧。人生不能只依靠财富得到幸福快乐,但是能够通过处置财富而得到快乐。佩吉就是我们的榜样。老子曾经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常久。”“多藏厚亡”虽有点武断,但是很多时侯,家藏财富太多只能使家庭加速腐朽灭亡也不是没有道理。“匹夫无辜,怀璧其罪,呜呼哀哉!无德而富贵者,故可豫吊也。”一个人在没有财富的时候不快乐,可是有了财富又有可能引来盗贼,一些人有了财富而遭杀身牢狱之灾也不少见。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就有一首“好了歌”,其中写道:“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金银忘不了;终生只恨聚无多,聚到多时眼闭了。”这里嘲笑的就是人生对钱财的过分贪求。所以,富人在获得财富的时候,在注重财富的合法性的同时,自然要注重自己的身心健康。中国古人有此观点,现代西方哲学家、思想家也有相似的观点。叔本华就说过:“能够促进愉快心情的不是财富,却是健康……那些富有的上层阶级人士不常是忧容满面,满怀苦恼与忧愁吗?所以我们当尽力维护健康,唯有健康方能绽放愉悦的花朵。”也就是说,健康就是不要过度放纵自己和消除不愉快的情绪。所以,富人通过多做公益,既有益于社会的发展,也有利于消除内心恐惧,更是突破“富人困境”的一种重要方式与方法。

       当然,突破“富人困境”还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与规范。我认为,合理地规范与制约个人的财富行为则是一种更根本的制度保障方式与方法。

《资本精神》作者华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卢德之先生

        现代社会有一个规律就是,人管人是很难的事;一个人要管好自己,也是相当困难的事,即使是一个自觉性很强的人,也不太容易管好自己。所以富人做到合理地处置财富,更是困难的事。如果没有相应的社会制度来规范,财富的价值更难体现出来。

         当然,我们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一个前提,任何一个人的个人财富都凝聚着个人的辛勤劳动,都应当得到应有的尊重。一般来说,个人财富就是一个人拥有的有形资产、净资产、现金、银行存款、政府或公司债券、公司股票等的总和。由于人的能力有差别,家庭条件以及个人所处的地位也不可能一样,每一个人所拥有的财富也会千差万别,甚至非常悬殊。面对这种事实上的差别,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于那些拥有较多财富或者巨额财富的人来说,怎么处置财富就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也是社会应当规范和制约的问题。这不是限制财富,而是从社会发展的全局上尊重财富,发挥财富的作用。

        个人处置财富的本质就是个人治理财富。首先,在微观层次上就是以个人为主体的治理财富。微观的财富治理是整个社会财富治理的前提和基础。个人使用一定量的财富去满足自身的需要以及去创造更多的财富,是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但是,个人使用他的财富时,无须考虑整个社会的财富运作,只需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爱好来决定手中财富的运用,无论消费、投资,还是捐赠,只要这种运用能够使他自己满意便可。不过,这种财富的个人治理一定要建立在一套有序的社会规则上面。这些规则使社会中分散的个人在按照自己的需要和爱好来处理财富时,可以保障各种不同方向的行为和目的不相冲突,各种不同的利益相互兼容,从而确保社会行为的和谐、稳定与统一。在现代社会中,这种规则主要的形式就是市场经济。个人在市场经济中的理性行为就构成了他对于处置财富的行为模式。事实上,市场经济本身也是分散的个人在互动与博弈中逐渐形成的社会运作形式。

        处置个人财富除了个人的道德理性发挥作用外,社会制度必须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制度的作用,让富人把手里的一部分财富拿出来。也可以说,是用制度的手段把富人的一部分财富逼出来,让社会共享。这样既有利于社会上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生活有所改变,也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与制度有关。经济学有一个重要原理就是: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不同的制度安排会对一个人产生不同的激励,从而导致他产生不同的行为反应。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国会通过立法,要求生产的汽车必须配备安全带。这项法律旨在提高驾车的安全性,但是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安全带法律降低了驾驶员生命面临的危险,导致他们可以更放肆地开车,结果是这些法律减少了每次车祸死亡的人数而增加了车祸次数,驾驶员死亡人数变动很小而行人死亡人数增加了。这让我想起了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他说,制度安排的不同将导致收入分配形式的改变。从而资源的分配就会改变。随之,经济发展速度和绩效也会改变。其实经济运行的一切问题最终都可以且应该归结到制度的问题。

        最近3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很快,各种利益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化、利益群体也更加多元化。体现和确定利益关系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种制度的设计也更加敏感。在利益的博弈过程中,如何达到一种利益的平衡,则是制度建设中的一个关键点。如果制度安排不当,会形成制度上的利益不平衡,反而容易引发各种社会矛盾,且制度上引发的矛盾往往广泛而持久。涉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每一个制度几乎都有一个利益平衡和妥善安排的问题,比如尊重和保障个人合法财富问题。尽管如此,我们也必须考虑加强个人所得税调节,加快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重点是要完善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和处罚措施,将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征收范围,建立健全个人收入双向申报制度和全国统一的纳税人识别号制度,依法做到应收尽收等改革目标,以帮助深化收入分配改革。从实际情况上来看,作为重要的社会公平分配调节机制,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法律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正在逐步地走向完善,但在个税法律体系的改革和完善过程中,发达国家个税体系的先进经验应当可以作为良好的借鉴。

        美、英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用制度管理与处置财富方面早就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个税制度。比如个税课税模式就有三种主要方式:分类所得税模式、综合所得税模式以及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所得税模式。我们可以借鉴美英等国的办法,不断完善个人税收政策,比如实施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所得税制度,完善费用扣除体系,扩大征收范围,健全配套征收制度等。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应当减少现金在支付中的使用,避免对纳税人接受直接的现金薪酬支付。现金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不易进行监控,容易产生偷逃税行为。同时,要强化税收监管,减少偷逃税等不公平现象对收入分配公平性的扭曲,应当在税制设计中鼓励通过银行系统进行转账支付,以更好地掌握收入真实信息,实现通过个税真正调节收入分配的目的。应当健全纳税的自行申报制度和纳税人编码制度,可以考虑着手建立全国联网的个人纳税编码信息系统,建立与源泉扣缴相配合的自行申报机制,从整体上完善税收计征信息体系。尤其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系统的纳税人自行申报制度,实现对纳税人综合个税收入的有效税收的高效征纳。

        富人出于“自我共享”的愿望,把自己创造的财富用于社会,是一种道德责任与规范。一定的社会制度对财富的规范与约束才是刚性的。只有这样双重去推进,我们才可能从制度上规范全社会合理处置财富、利用财富,也才能更好地形成富人合理地规范与制约个人的财富行为方式,既让富人生活得开心,也让财富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为多数人的共同发展服务。

(本文节选自卢德之博士《资本精神——人类文明协同发展的力量》,2016年1月东方出版社出版,转引自华声在线,原文标题为“富人困境”:如何消除内心的恐惧——卢德之博士谈中国慈善与国际慈善之二)


 

您是第 位访问者 京ICP备0810300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4597号 版权所有:华民慈善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