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向大家推荐卡内基的《财富的福音》
作者:卢德之
发布时间:2010-09-30

 

    一谈到卡内基,我们可能想起两个人,一个是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一个是成功学大师戴尔•卡内基。感觉上,似乎做成功学大师的卡内基影响力更大一些,据说他的《人性的弱点全集》是世界出版史除《圣经》之外的第二大畅销书。做钢铁大王的卡内基虽然也有知名度,写的书可能还算不上第三大畅销书。这也不奇怪,大多数人想成功但还没成功,所以更喜欢读成功学的书,而钢铁大王卡内基不写自己怎么成功,怎么挣钱的,而是写自己要怎么花钱,离大多数人的实际状况可能远一些,不太容易形成共鸣。但是,对已经成功的人,特别是已经成功的企业家,更应该读一读安德鲁•卡内基的书,特别是他的传世名作《财富的福音》。

    一、《财富的福音》传达着慈善的福音

    卡内基在书中对财富的本质,特别是富人创造财富的本质有了深刻的认识。他把“满足家人合理的生活需要”之外的“剩余财富”,是“社会委托富人管理的信托基金”。也就是说,富人创造的财富不是富人自己的,而是社会的,既然是社会的,就要捐赠出来,捐赠给慈善事业来服务社会。卡内基告诫富人们:“拥巨富而死者耻辱”,应该生前就把财富捐献给慈善事业,这可以让“富人与穷人之间依然保持兄弟情谊、和睦相处”,也能给予自己的后人树立勤俭低调的生活榜样,避免后人因坐拥巨额财富而奢侈堕落,同时,富人在生前就散尽家财,努力把社会变得更美好一些,也就破解了“富人上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的问题。

    随后,卡内基卖掉了自己的企业,把获得的4.8亿资金几乎全部都贡献给了慈善事业。他先后创办了20多家慈善机构,不图任何名利,踏踏实实做好自己心爱的慈善事业,只求内心的幸福和满足,开创了纯粹慈善的先河。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美国现代慈善的百年发展史,基本上就是对《财富的福音》的实践。换句话说,《财富的福音》是奠定了美国现代慈善的思想基础。卡内基本人也从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变成了慷慨的慈善家,不仅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也赢得了世人的赞誉。

     二、卡内基“福音”的局限

   不过,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卡内基在一百多年前的观点多少有些局限性。特别是卡内基讲有了巨额财富之后,要知道财富社会的,要捐赠给慈善事业,但在拥有巨额财富之前,人们应该怎么做?他没说。卡内基只讲有了钱以后怎么花钱,没讲我们应该怎么赚钱。我认为:人们在创造、积累财富的时候,应该有一种神圣的激情和动机,应该在挣钱的时候就想到如何花钱,应该从处置财富的角度阐述积累财富的意义和价值。也就是要“拼命地挣钱、拼命地省钱、拼命地为神圣的目的而花钱”。这才是一个完整的道德观,一个完整的企业家精神,我称之为“资本精神”。

   卡内基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原来只是个送电报的邮差,后来却成了美国的钢铁大王、世界级巨富。但他的工厂里工人的工作条件差,工作时间长,工资还很低,特别是工厂里发生了镇压工人运动的流血事件后,让他声誉扫地,被报纸抨击为“卑劣的卡内基”。直到他全身心地做了慈善以后,人们对他的评价才开始改变。也就是说,卡内基在创造财富的时候,可能对创造财富的道德动机的认识并不清楚,至少是不重视这个问题。中国当代的企业家应该认识和重视这个问题。

    卡内基在书中还提到要把钱捐给有上进心的人,而不能给那些懒惰、不可救药的人,他甚至把社会弱者也归于这一类人。他所主张慈善捐赠的大学、医院、图书馆、公园和教会等方面,大都是全民都可以享用的公共服务领域,而社会弱势群体比其他人更不容易获得这些服务,因为他们可能上不了大学,也住不起医院,也没有时间去公园休闲等。所以,这种做法可能会对社会弱者造成潜在歧视,与公益慈善的本意有背离。我认为:至少在中国,我们不应该发展美国那种无所不包的大慈善模式,而应该以缩小贫富差距为基本目标,用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的方式,主要是去满足社会弱势群体的一些基本需要,让他们的生活水平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提高。

     三、谱写我们的慈善音符

    《财富的福音》所表达的是一种富人财富观、慈善观,但慈善作为一种观念、一种意识应该是全民的。华民慈善基金会的学者们认为:慈善是一种超越性的大爱,是人人都可以享有的道德上的权利和义务。慈善体现着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全社会共同参与是慈善事业存在的基础,也是慈善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慈善是老百姓自己的事情,是今天有条件的老百姓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老百姓的一种自觉自愿的爱心传递的过程,而富人特别是民营企业家在财富上、能力上更有条件去做慈善,所以富人应该在慈善事业发展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应该成为现代慈善事业的主角。

    同时,富人应该把内心的慈善意愿转化成实际的慈善行动,特别是要积极地探索建立非公募慈善基金会。富人成立非公募基金会,能充分体现自己的慈善意识和风格,可以高调做慈善,也可以低调做慈善,可以主导基金会决策,也可以让家人都参与慈善管理,但不要把慈善搞成像艺界一样的名利场,特别是不应以 “捐名交易”或“捐利交易”为目的。只要是真心做慈善,那无论富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做,就都会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理解。

    当然,我们更鼓励富人做现代慈善,我们所说的现代慈善是以非功利性、组织性、基金性、民间性和自愿性为基本特征,现代慈善事业要有一整套先进的慈善理念,一般应用基金会等慈善组织进行运作,每一个慈善机构都有自己专属的服务领域,有一整套科学的治理结构和管理办法,比如要遵循诚信、专业、透明、规范和高效的原则,要有契约精神和公平意识,要能够使慈善基金保值增值,保证慈善机构及其项目的可持续性。中国的慈善事业还刚刚起步,如何管理和发展它,我们还在实践中摸索着,但发展中国特色现代慈善事业是我们的目标。

    在一百多年前的美国,在卡内基、洛克菲勒等第一代企业家引领下,美国赶超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创造了空前的经济奇迹,同时也造就了美国现代慈善的神话。中国现在的情况与美国当年的情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的活力被激发出来,用了三十年的时间几乎完成了西方国家一二百年的发展任务,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出现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企业家。尽管暂时还没发现像卡内基、洛克菲勒这样引领中国现代慈善事业发展的人物,但是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应该担负起这样历史使命,开创出中国特色现代慈善的新天地。

    当然,中国的慈善环境确实有待改善,在法律上、政策上、舆论上、管理上等方面还有一些困难和障碍。但是,这些困难、障碍也给了我们中国当代的富人、当代的民营企业家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让我们有了开创新事业、实现个人价值第二次飞跃的广阔空间。在9月29日的慈善晚宴上,巴菲特先生也提到中国慈善发展会超过美国,中国当代成功的企业家是关键的一代,有机会引领并激励后来人为慈善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盖茨先生则表示希望能在有生之年把财富全部用于慈善,因为他体会到了做慈善的快乐。我们是不是更应该读一读这本巴菲特先生和盖茨先生都很推崇的《财富的福音》,去思考他们为什么那些想,为什么这样说,又为什么这样做,启迪我们至善的本心,在慈善中探寻幸福快乐的真谛。


(根据理事长卢德之博士在华民慈善基金会内部会议讲话录音整理)

您是第 位访问者 京ICP备0810300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4597号 版权所有:华民慈善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