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华民慈善基金会大学生就业扶助项目北京高校签约仪式”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发布时间:2008-04-23

 

        4月22日下午,华民慈善基金会“大学生就业扶助项目北京高校签约仪式”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华民慈善基金会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的代表签订了合作协议书。

    出席签约仪式的有华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卢德之博士、研究员朱红教授、副秘书长黄震博士、其它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签约高校的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主持了签约仪式。

     中国人民大学冯俊副校长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对华民慈善基金会的无私善举表示感谢并预祝该项目取得圆满成功。他说,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是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点与难点,需要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华民慈善基金会对贫困学生这些特殊的群体给予了特殊的关爱,体现了基金会对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是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大力支持。相信通过此次项目的顺利实施,贫困毕业生们不仅能顺利找到工作,更能从中学会回报,学会感恩,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帮助他人,这才是此项目的意义所在。与会的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王瑶琪,北京林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钱军也作了致辞,表示了相同的意见。

    随后,华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卢德之博士就中国特色现代慈善事业问题和基金会的情况做了简短介绍。他说,华民慈善基金会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在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注册,由民政部主管的全国性私募慈善基金机构,是我国大陆地区截止目前原始出资额最大的私募慈善基金会。卢德之理事长还介绍了华民慈善基金会的理念。 慈善是人类世代相传的一种普遍道德实践,体现了人类共同的至善价值取向,是现代人类文明的主要道德成就之一。现代慈善事业,是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的重要途径,是企业家、企业完整体现自身价值的具体方法。现代慈善事业的精神和实践,是市场经济体系中最深刻、最具有道德光彩的部分。在现代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慈善是一种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道德、道义的安排,是解决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冲突的一种特别的制度设计。鼓励更多的人通过努力奋斗创造财富成为富人,更鼓励更多的富人通过慈善捐赠把财富返还社会,实现自身人性回归至善之道。企业家阶层在追求财富积累的过程中,也要注重自己的道德积累,使资本精神成为指引企业长期持续发展的灵魂,从精神和财富、思想和行动两方面来建设和谐社会,为实现21世纪伟大民族复兴目标扎扎实实做出贡献。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不仅帮助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且为企业家由成功走向崇高提供一条可行的途径。卢德之理事长指出现代慈善事业必须具有科学的理念、方法和制度。对于慈善项目实施和基金会的管理,华民慈善基金会遵行以下原则:一是诚信原则;二是专业原则;三是规范原则;四是透明原则;五是高效原则。基金会的运转效率要高,同时基金会的基金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也要做到增值高效。因此,华民慈善基金会在项目选择上从社会需求出发,特别要注重那些社会急需但又未被社会充分关注的领域,将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用于最需要的领域,最需要的群体。在项目设计上既考虑社会救济又考虑社会福利,实现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相结合;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行事、留有余地。要从资金实力出发,务求项目可控。时间上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空间上要不断扩大。在项目的设计和策划上,始终坚持实验性、示范性相结合。目前的项目方向为促进大学教育后的机会平等,新型社会化养老模式,民政部门业务范围内的部分慈善项目,捐资人指定的慈善、公益项目。谈到华民慈善基金会发展目标时,卢德之理事长说,华民慈善基金会的初步发展思路是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和各有关部门、企业及各界热心人士一道,努力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高效、科学、可持续的现代慈善基金会发展模式。在规模上,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基金规模达到20亿元人民币以上规模,10年达到100亿元人民币以上规模,成为华人世界的一家有一定规模,一定影响的现代慈善基金会。

    之后,华民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黄震详细介绍了“华民大学生就业扶助项目”的项目背景、扶助范围、扶助额度、扶助方式等具体内容。

    最后,在全体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基金会与6所高校的代表分别签署了合作协议。
 

 

您是第 位访问者 京ICP备0810300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4597号 版权所有:华民慈善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