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发展非公募基金会:社会创新的重要途径
作者:卢德之
发布时间:2012-03-27

 

 

各位老师、各位朋友:

 

     刚才,徐永光老师对社会发展表达了看法,我非常赞同。作为一个实践工作者,我从非公募基金会的角度,来谈谈对社会创新的认识。在座的有基金会的领导、也有媒体的朋友,也有学界的人士,我觉得有必要对什么是非公募基金会进行简单介绍。

 

一、什么是非公募基金会

 

 (一)概念

 

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结合国内外相关概念,我认为非公募基金会是这样一种社会组织:第一、它有独立的法人地位;第二、以一定的财产为基础;第三、资金的来源于少数的个人、家族或者企业等,不能对外公募;第四、服务于公益慈善事业。

 

(二)作用

 

     非公募基金会究竟有一些什么作用呢?我认为主要有这样三种功能:一是稳定功能,比如缩小贫富差距、填补社会保障盲区、缓解社会矛盾冲突等等;二是凝聚功能,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协商、互惠、共赢的机制,特别是引导富人承担社会责任,促使社会财富良性循环;三是推动功能,推动先进思想理念、科学技术、管理方式等创新和推广,推动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按照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总裁海因茨先生的说法,中医针灸是一针扎下去,能改变全身的状态,基金会特别是家族式的非公募基金会,像中医的针灸一样,是一种社会的针灸。总之,非公募基金会通过这三大功能,在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推动着社会的转型和进步。

 

二、非公募基金会的历史与现状

 

(一)起源

 

    首先是公元前387年的柏拉图学园。柏拉图死时,将柏拉图学园及其所附土地赠给了自己的侄子,要求土地收益全部用于其门徒教育研究。

 

中世纪,因为有禁止修道士拥有不动产的规定,教徒就采取一种信托的方式代替捐赠,让他人进行管理,所得收益都交给了教会。

 

近代的欧洲财团家族兴起,特别是美第奇家族、富格尔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等。那时候,这些财团家族已经开始做慈善,也成立了一些基金会性质的机构,但他们还没有建立现代意义的家族基金会框架。这一时期的财团家族,有这样一些特点:一是他们的财富帝国历经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历史;二是他们的主要精力在经济领域;三是他们从事了大量慈善活动,但慈善并非家族认定的终极事业。 

 

(二)兴盛

 

 非公募基金会真正兴盛起来是在美国。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经济腾飞,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涌现了一大批世界级大富豪,其中不少创办了各自的家族基金会,比如卡内基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福特基金会,一直到现在的比尔盖茨基金会等等,对美国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在中国 

 

在港澳台地区,非公募(家族)基金会发展得比较早,有的也有五六十年的历史了。在大陆地区是2005年开始的,第一家地方性非公募基金会是北京华夏慈善基金会,现在叫爱佑华夏慈善基金会;第一家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是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截止今2012年3月20日,我国大陆地区共有非公募基金会1395家,超过了公募基金会的数量(1234家)。

 

我国的非公募基金会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以国有企业为主体创办的,现在很多大型国有企业都办非公募基金会,这其中也有国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我本人是反对国有企业办非公募基金会的,要办也只能拿国有企业职工个人的钱;第二类是以民企或民营企业家为主体创办的基金会,比如华民慈善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老年基金会、河仁慈善基金会等;第三类是高校等成立教育类非公募基金会;第四类是其他的,比如教徒或者志愿者发起,或者民非等转化的等等,这些规模都比较小。

 

三、如何发展非公募基金会

 

(一)源头活水在哪里?

 

总的来说,我认为应该是中西结合,稳步发展。一方面,学习西方,尤其是美国在发展非公募基金会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制度和管理方面的经验;另一方面,立足国情,挖掘和改造本土资源。我们的国情是什么呢?我们的国情很多,我觉得应特别辩证地看待这么几个方面:一是中国人没有主导性的宗教信仰,但大都有道德信仰(如良心、良知),更有着底蕴丰厚的道德资源;二是中国人有为祖宗守财,为子孙聚财的意识,与儒家思想倡导的家国天下情怀存在冲突;三是中国慈善传统源远流长,但宗族性、地域性比较强,缺少普世性;四是历代因商致富的人总受到歧视、打压,为求安全,一般不愿露富,想散财安民更是有心无胆。特别是我们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企业家,也不能完全怪他不把钱拿出来,他确实是心有余悸。

 

(二)非公募基金会发展成熟的基本状态

 

非公募基金会发展成熟,应该是一种什么状态呢。我觉得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形成一套规范有序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二是有一大批扎根本土的国际化的一流非公募基金会;三是建立起完善有效的行业自律机制;四是资本精神成为全社会的风尚与共识,这是一种财富观问题,怎么创造财富,怎么使用财富,高尚的财富观必须要有优雅的生活馆相适应;五是慈善成为富人家族文化传承的纽带、主要形式和精神载体

 

(三)发展非公募基金会应注意的问题

 

我们中国发展非公募基金会应注意哪些问题呢?我认为有这么三方面:

 

  1、客观认识中国民族特征与社会发展阶段。一方面要注意中国传统体制、社会结构与文化心理有其特殊性;另一方面要认识到中国经济发展迅猛,但基础并不牢固。比如    经济总量全球第二,但2011年人均GDP全球第90位;亿万富豪全球第二,但成长时间短,还不成熟;引以为豪的世界工厂,但科技创新能力与欧美仍有差距;全球最大的债权国,但金融体制还不成熟完善等。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现在中国和美国放在一起比较,我们现在学比尔盖茨、学巴菲特,也只能他们的精神,学他们的做法就很难了。我们发展非公募基金会的时候,一是要强调基金会的家族传承性,不限制非公募基金会领导人任职期限或年龄,鼓励和引导企业家后代投身慈善工作;二是要侧重发展区域性、多元化、小型化的非公募基金会,服务首先立足所在区域,运作模式不拘一格,比如不一定是纯资助型,资金规模一开始也不宜过大,应逐步发展;三是实施国际化过程,应积极稳妥,把握节奏。国际化之路是我们必须走的,但必须照顾到社会心态、考虑到社会发展程度。

 

2、定规则、立规划

 

目前,我们国家在非公募基金会发展方面体制比较落后,法规还很不健全,今后应该在在《基金会管理条例》基础上,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特别是准入、税收、投资、监管等方面,给予更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制定规划非常重要,我非常赞同徐永光老师和王振耀老师提出的路线图等提法,还有十年规划的设想,发展战略应本土性与国际化相结合,不囿于现状,也不盲目照搬或赶超。

 

3、重在行动,光研究、光说不行,还得做,强调专业化。一方面,政府引导、富人主导、行业推动,建立行业性的自律体系;另一方面,专业化运作,在专业化方面要特别注意借鉴欧美先进经验,也包括港台地区的先进做法。  

 

总之,中国的非公募基金会,特别是家族基金会在社会创新过程中一定能够发挥很重要的作用。非公募基金会的发展将成为体现中华民族软实力的重要名片。

您是第 位访问者 京ICP备0810300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4597号 版权所有:华民慈善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