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华民慈善基金会的重要使命和责任
作者:王茂林
发布时间:2012-05-23

 

尊敬的李金华主席,

各位嘉宾、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华民慈善基金会成立四周年庆典。华民已经走过四年的路。四年当中,在卢德之同志的引领下,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对于社会慈善事业的部署和要求,特别是在民政部的领导和部门的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他们做了很多工作。回顾四年,成绩不小,也取得了一些经验。

总体上说,这四年,卢德之实现了在成立大会上他的表态。因为检验华民慈善基金会的标准只有两个,一个是群众的口碑,一个就是社会的承认。这一点,我认为他做到了。但是这仅仅是开了一个好头,今后任务繁重。卢德之把今后五年的要求,明确提出来了。这个要求确实内涵不少,真正做到也不容易。最近三年,由于主客观原因,特别是我们金融市场的影响,华民在成立后的三年当中是非常困难的。他们所做的贡献,没有向社会募捐一分钱。比如说大学生就业项目,是扶助没有任何背景的生活特别困难的农民工人子弟就业,这件事情每年固定费用两千多万。所以这几年他们困难。今年的形势好一点。我想今年下半年开始,再经过五年的努力,可以实现当年在组建时候提出来的、用十年时间积累一百亿财产的目标。做慈善需要钱。你有再好的理想,再好的大爱精神,还是不够的。做慈善不是讲道理讲空话,讲漂亮的词句,要实实在在办点实事,办实事就得要钱。我们用五年时间做了一个课题,就是新生儿缺陷干扰,这是我们生产力学会研究的一个课题,总理也批了。我们建议成立一个新生儿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也批了。经过一年的努力,手续全部办完了。这个是公募的,费了很大劲,现在开始工作了。昨天我们还在和墨西哥即将上任的外贸部长谈。现在遇到一个问题,不管公募私募,都需要钱。没有钱不行。目前,新生儿缺陷每年有80万到120万。我们的残疾人已经达到6000、7000万,但是由于13亿人口基数太大,显不出来。所以,现在做慈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事情。今天总结四年工作,我想借机会讲两个观点,同时提点希望。

 我感觉最近这几年来,一些人鼓吹把一切都推向市场,加上不少人追风逐潮的浅薄习性,致使市场交易关系遮蔽了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关爱关系,不少人在身处绝境者面前表现出的冷漠、麻木、当看客的事屡屡出现,更有人在他人突陷险境的生死攸关之际冷酷地跟求援者讲价钱……这些在人际关系上反映出来的人性失落的事实,与我们五千年传统美德和现在倡导发展现代慈善事业的精神格格不入。同时,从去年4月开始,中国慈善界就彷佛进入了一个“多事之秋”。先是有“中国首善”之称的高调企业家陈光标一度陷入“夸大捐款数额”的诚信风波。随即,行善透明度成为众议之题。而后,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5月初成立第一家以捐赠股票形式支持公益事业的“河仁慈善基金会”,虽赢得一片好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遭遇巨额税收等诸多难题,令能否顺利运行蒙上阴影。紧接着5月11日,宗庆后也表示将成立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慈善基金会,但鉴于曹德旺还未解决的难题,宗庆后索性“要求”:“希望注册登记时给些方便。”以及当前社会中对慈善捐赠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歪曲认识,捐多了说作秀,捐少了说“铁公鸡”,捐款到位迟了就说“诈捐门”等等。

我不否认,有少数人不讲信用,但是总体上看,这些人捐多捐少,能够站出来为社会公益事业做一点好事,没有什么问题啊!中国慈善虽然有助人为乐等历史传统美德,但把慈善作为一项崇高的事业来做,还处于初始阶段,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并不奇怪,不应刻意去炒作、渲染,应该正面引导。当然,我本人历来主张做慈善要低调,做好事不应太声势浩大、兴师动众,生怕别人看不见、不知道。但问题发生了,毕竟是个例,加以正面引导就可以了,不应使整个慈善业都受到牵连或影响。我们的媒体应该多做正面宣传和引导工作,毕竟处于初始阶段的中国现代慈善业还需要大家的支持,还需要假以时日才能更加完善和成熟。

面对我国当前慈善事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诸多问题,在推进我国现代慈善事业发展中,应该大力倡导和推广什么样的现代慈善理念?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现代慈善?现代慈善理念与中国传统慈善理念的关系又如何?企业进行慈善行为时又如何处理好企业利益、外部压力和社会责任的关系等?这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剖析和研究。为此,基金会顺势成立华民现代慈善研究院,目的就是要为国内热心慈善事业的各界学者、专家、企业家搭建一个讨论问题的平台,大家都来研究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现代慈善事业的制度、体制和机制;如何建设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慈善事业体系;如何把具有五千年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现代慈善事业结合起来,等等。我殷切希望在座各位能积极参与和支持华民现代慈善研究院的工作,积极讨论和研究这些课题。

在此,我要重点表扬和鼓励一下卢德之同志。这些年来他不仅扎扎实实地做着慈善事业,而且在勤奋地进行相关理论及实践思路研究,也出了不少成果。他在各所大学所做的报告稿我都拜读过。他关于现代慈善理念的认识和中国特色的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思路,已在慈善界引起很大反响。当然,这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真正的重任还在今后五年。

借本次会议,我还要特别强调一下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人,特别是企业家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领导份内之事,也是必须要做的企业行为,而参与慈善事业,企业领导人则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认识,是一种可以酌情自我做主的自愿行为。企业作为社会公民,前提是首先要履行好企业社会责任,企业领导人特别是企业家要诚信、节俭、创新、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必要的社会责任,才能进一步从事和做好慈善工作。如果本末倒置,你应尽的社会责任都做不到,那还搞什么慈善。企业家不能等同一般的富人,即使一般的富人,也要正确对待财富,实现自我价值,可以成为受社会尊重、造福社会的慈善家。前联合国秘书长科尔·安南提出全球契约问题,得到了世界各国经济界、企业家的响应,也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支持。从中国国情出发,我提出了企业家作为社会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主要有两条:一是在企业内,要为出资者创造利润,为员工创造安全生产条件,提高工资和福利待遇,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构造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和谐氛围;二是在企业外,要树立诚信、守法、公正的企业形象,要向社会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依法纳税和交纳各项基金,维护产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社会积累财富,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的要求组织生产,主动承担对自然环境、对社会各利益相关者的义务,支持和赞助社会公益事业,扶贫济困,救助灾害,帮助残疾人和社会弱势群体。上述内容我和联合国全球契约办负责人经多次讨论形成共识。最近几年,我先后在联合国总部和北京两次会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我们都认为,履行全球契约内涵即企业社会责任内容必须从各国国情出发。2005年,我和孟建柱同志主持召开的南昌会议中,首次明确将中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该履行的企业社会责任的两条内容正式写进大会公开发表的宣言。经过八年多的努力,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政府考核企业的重要标准,央企、国企已率先带头每年公开向政府、社会提出实施企业社会责任的报告。此项工作在我国已基本实现常态化了。

我认为,对企业来讲,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份内之事。大家想一想,我上述讲的两条,企业领导人都做到了吗?企业主动做慈善工作,救贫济困,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我们应该支持鼓励。我认为,企业慈善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积极参与慈善只是自觉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

目前,慈善事业从体制、制度、机制方面确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我认为,现代慈善是一个法制化、制度化的体系,需要有法律的保障、有科学的设计、规范的管理、透明的运作等等。同时,现代慈善还要有专业的团队,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以及凝聚社会更多共识,从根本上消除发展现代慈善事业的阻力。

在此,我对华民慈善基金会提三点希望,供你们参考:

第一,要加强学习,提高团队综合素质。做慈善不是简单地筹钱和花钱,要想到如何用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社会效应。做企业做得好坏,看看财务报表,就能知道企业运行状况怎么样了。但是做慈善没有盈利一说,多花钱不一定有价值,花少了也不一定没有效果。这就要看做慈善事业的领导人的水平和能力。能做好慈善事业的人,不仅仅需要有大爱精神,大爱精神只是个基础。对做慈善事业的领导人来说,必须要见多识广、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还需要有一支较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团队。我希望华民慈善基金会在卢德之引领下,一定要不断开阔新视野,创新思路,办成一流慈善机构,为我国慈善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发展方向确定了,五年目标也定了,就要勇敢地往前走,狠抓落实,提高执行力,确保说到就要做到。要把工作做扎实,做细致,做出精品。做慈善是华民的事业,不是三年五年的事,是一项长远工作,要长期做下去,始终坚持下去,坚持做好。群众口碑和社会评价就是华民慈善基金会做好工作的标准。

第二,戒骄戒躁,尽忠职守。华民慈善基金会这四年做得不错,开了一个好头,但一定要谦虚谨慎,不能有了点成绩就飘飘然。应该认识到,做慈善取得成绩是必须的,没有成绩是不应该的。做慈善就应该做好,这是华民慈善基金会的任务和使命,如果不能把慈善做好,那么我们还办慈善基金会干嘛,大家各干各的就行了。一定要把每个工作、每个项目、每个环节都尽可能地努力去做好。大家必须认识到,成绩只是为我们累积了经验,为做好以后的工作打好了一个基础,万不可有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

今后五年任务将更加繁重,制定的五年发展规划,宏大而丰富,单靠华民慈善基金会员工是不够的,需要政府、企业、学者、媒体、同行、志愿者等各方面的参与和支持。作为华民慈善基金会的名誉理事长,我呼吁社会各界更多地关注、帮助和支持华民慈善基金会的发展。华民慈善基金会是社会的,是为社会服务的。社会工作本来就应该是社会大众共同完成的。我恳请在座各位一如既往地支持、帮助和监督华民慈善基金会,做得不够和不好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导。希望大家把这一点当成份内之事,拜托了。

第三,做好宣传和推广,扩大社会示范效应。基金会不做广告,不接受专项采访报道,靠自己的工作口碑赢得良好声誉,不刻意宣传自己,踏踏实实工作等,都是基金会成立时卢德之自己提出的要求,这是对的,你们也是这样走过来的。做好事低调点没错,但是做得比较好的方面,应该认真总结,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应该拿来与大家分享,与大家互相交流成功经验。这样有利于彼此学习借鉴,可以让这个行业发展得更快,起到良好的社会反响和示范效应。希望华民慈善基金会不懈努力,真正为我国慈善事业起到示范带头作用,这是华民的重要使命和责任。

以上建议不一定全面,提出来与大家讨论,与大家共勉。

谢谢大家!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标题为整理者所加)

您是第 位访问者 京ICP备0810300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4597号 版权所有:华民慈善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