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坚持资本精神理念发展现代慈善事业
作者:卢德之
发布时间:2012-05-23

 

尊敬的李金华主席,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非常欢迎大家莅临今天的大会,大家的关心和支持是华民慈善基金会最大的财富,是对华民慈善基金会最大的鼓励!  

华民慈善基金会以资本精神为基本理念。资本精神是指资本形成、发展的各种行为动机和这些动机背后的道德精神。这些动机具体表现为:资本形成、增长所需要的对财富的渴望和对效率的追求;为增长而积累的动机;专注和持久的职业精神;理性与节约的生活;诚实守信的原则;财富属于社会也应当用于社会的理念等等。借用一个西方文化的表述,资本精神就是“拼命地挣钱、拼命地省钱、拼命地为神圣目的而花钱”。

为了实践资本精神,由我和李光荣博士共同发起,经国务院批准,在民政部登记并由民政部主管的华民慈善基金会于2008年5月20日正式成立。

成立四年来,华民慈善基金会不断成长,不断发展,不断获得新的进步。我们的每一点进步,每一点发展,都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公益慈善界的同行以及媒体朋友,特别是在座各位的关心、支持与指导,凝聚着大家的期待与心血。在此,我谨代表华民慈善基金会向大家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并盼望大家在今后不断给予关心、支持与指导!

下面,我就基金会四年来的主要工作与体会以及我们对未来十年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认识和基金会未来五年的发展计划,向大家作一个汇报。

一、四年来的主要工作与体会

      

华民慈善基金会成立四年来,积极推进慈善理论研究,着力开展多层次的慈善服务项目,累计投入善款超过1.5亿元人民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11年被民政部评为“4A”级基金会。4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投身抗震救灾活动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华民慈善基金会第一时间派人赶赴灾区,第一个向灾区人民提供善款,最早与当地政府签订了灾后援建合同。到目前为止,我会资助的地震灾后重建项目资金已全部到位;援建的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敬老院已投入使用。同时,为促进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基金会出资500万元人民币在德阳市支持基础教育软件建设,资助该市3万多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为期12年的职业素质提升培训。在受汶川地震影响的甘肃陇南地区,由基金会牵头出资200万元人民币支持207户重灾户完成了危房改造,搬进了新居。青海玉树地震和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基金会也迅速开展了多项救助活动等等。由于基金会在抗震救灾中的积极表现,2011年被国家发改委、人保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授予“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这是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全国性社会组织。

     (二)积极开展大学生就业扶助项目

    基金会成立之初就推出了集扶贫、就业与教育于一体的大学生就业扶助项目。四年来,该项目以爱心传递火炬手为理念,通过现金资助、能力提升、部分提供实习或就业信息等方式,先后出资7581万元,覆盖了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50所合作高校,直接资助了15162名大学生、培训规模超过了30000人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项目品牌和操作模式,达到了项目设计的预期目标和效果,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好评和认可。目前,第五期项目已经启动,继续为50所合作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近万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提供支持服务。

    (三)着力推进慈善理论研究活动

    四年来,我们贯彻“资本精神”理念,围绕“中国特色现代慈善事业”这一主题开展研究活动。基金会的研究人员在国家核心报刊发表文章数十篇,出版了数部相关学术专著,完成了20余项有关“资本精神”等课题研究;支持或参与主办了非公募基金会论坛、资本精神学术论坛、中华慈善百人论坛和中欧社会论坛等近20个会议论坛,承担了民政部、中国残联等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前往港澳台地区和北美考察,学习当地的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状况;与美国罗格斯大学合作建立华民研究中心,与美国东西方中心筹办中美慈善高峰论坛,推进中美基金会和社会福利方面的交流,在国内率先迈出了本土基金会国际化的步伐。

(四)积极开展涉及国家民族社会核心价值的公益项目

主要包括资助天津鹤童老人院、北京市昌平区百善镇的孤寡老人等社会服务工作,支持了莎利文聋儿康复项目和湖南残疾人保障,资助了中国人民大学国学研究,北京大学社会信用研究,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伦理学会等的相关研究以及支持抗战影片“厂窖惨案”的拍摄及纪念馆建设等等,开阔了基金会的社会功能,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益。

回顾四年来的慈善实践,华民慈善基金会见证了中国慈善事业发展中的灿烂阳光,也见证了征途中的风风雨雨。四年来,我们有三点深切的体会。第一,现在全社会慈善意识越来越强,解决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解决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慈善事业所具有的弥合作用越来越来突出,慈善已经成为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推进器,甚至成为开启和推动社会现代化的一把“金钥匙”。第二,我们做慈善,仅仅有爱心只是个基础;要做好慈善,立场一定要端正,一定要放在社会大众上,放在弱势群体上,放在服务对象身上。第三,在现代社会里做慈善,应当有现代慈善理念;现代慈善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一些“慈善危机”现象、“伪慈善”问题都需要新的慈善理论加以分析,需要新的制度予以规范。

基金会以资本精神为基本理念,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建设中国特色现代慈善的理念。比如提出了现代慈善“纯粹性、法制性、组织性、基金性、民间性、志愿性”六大特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三愿(纯粹慈善、尊严慈善、幸福慈善)”、“三忌(忌政治化、商业化、娱乐化”、“三治(德治、法治、圣治)”、“三公(公权、公益、公民三者关系)”、“三家(职业慈善家、慈善职业家、慈善理论家)等“五个三”的现代慈善理念。

其中“三治”讲的是慈善运行应坚持“德治”、“法治”与“圣治”三位一体的理念。我们认为,发展慈善事业,“德治”是社会一般道德要求,“法治”是行为底线,“圣治”是一种高度自觉与自律的治理境界。我们做慈善的人应该是离神最近的人,应当具有宗教情怀那样崇高的精神追求,接受“资本精神”所倡导的“至善”的召唤,也就是说应当接受最神圣的召唤,才会出现伟大的企业家和慈善家,才能把慈善事业做得最好,把我们的慈善事业推向更高的“至善”境界。

二、对未来十年中国慈善事业的基本认识

中国慈善事业的未来发展道路一直是社会各界十分关心的问题。华民慈善基金会在过去四年的实践和探索中,对中国慈善事业有了一些更深的认识。今天,借这个机会向大家做个汇报,希望得到大家的指导。

目前,由于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社会多元化趋势日益突出,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也日益凸显。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也到了发展的关键时刻,走到了关键路口,需要跨过新的门槛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跨哪个门槛、走哪条路呢?我们认为,就是要跨越到既有中国特色,又有现代精神的慈善道路上去。跨过了,走对了,现代慈善体系得以建立;跨不过,错过了机遇,不知又要摸索多长时间。我们是处于这个关键路口上的慈善人,不能错过这个发展机遇。

(一)中国慈善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机遇

    根据对国内外的形势分析,中国慈善事业将迎来空前发展的“后发优势”。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中国慈善事业发展起步晚;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现代慈善体系。现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向最大经济体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同时,西方发达国家慈善发展的成果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它们发展中的教训,比如欧洲福利国家出现的问题,可以促使我们更科学地设计慈善制度,更合理地探索慈善发展路径,促进中国慈善事业更加健康快速地向前发展。另一方面,中国慈善事业相对国内其他行业,比如经济、文化领域的发展要滞后一些,但城乡、区域、产业等发展不平衡而出现的社会问题,又对慈善提出了广泛的社会需求;我国本来就有优良的道德文化传统,全社会的慈善意识又持续高涨,为慈善事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动力。所以我相信,未来十年,中国慈善在国际上很可能赶上或超过一些发达国家;在国内慈善事业的发展可能会将超过别的行业的发展速度,促进别的行业更好的发展。

为了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们认为应该有慈善事业发展的“顶层制度设计”。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今年5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党和政府将“发展慈善事业”写入党和政府的重要文件,这说明慈善事业的发展已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我们认为并建议,国家应考虑从战略的高度,把中国特色现代慈善事业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一方面,应当进一步理顺慈善体制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的关系,为慈善事业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另一方面,应当加快慈善法制建设,把慈善事业纳入规范发展的轨道,为推进慈善事业改革与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二)中国慈善的“民间性”特征将进一步加强

慈善体现的是一种超越性的大爱,在本质上是老百姓拿自己的钱为需要帮助的老百姓提供的一种服务慈善起源于民间,民间力量才是慈善的中坚力量未来十年,中国慈善将逐步由民间来主导,社会大众将成为真正主体,慈善主体权责不明的状态将得到改善,“官办慈善”的色彩将进一步淡化,慈善专业化和职业化将进一步得到提升,一批真正的民间慈善领军人物将成长起来,慈善事业逐步成为社会大众的一种爱好和习惯,将形成人人能慈善人人会慈善人人做慈善人人在慈善的民间慈善发展局面。

为此,一方面公募基金会要进一步规范发展未来十年,公募基金会必然要越来越清晰自己的权利和责任,明确自己的定位,加快自我转变,建立规范的内外部治理机制,提高透明度,成为真正有号召力和公信力的慈善平台另一方面非公募慈善基金会要大力发展非公募慈善基金会是根据我国国情设计的慈善组织形式,便于企业家和富人把钱拿出来发展慈善事业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大力发展非公募基金会不仅因为其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巨大,还因为相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当前非公募基金会的发展已刻不容缓随着慈善体制的不断健全和慈善环境的日益改善,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认识到非公募基金会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我国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非公募基金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国家应加强引导和管理,大力发展非公募基金会,使之成为现代慈善的主力军之一。

(三)中国慈善事业将进一步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做慈善的人是有国别的,慈善却是全人类的事,为的是全人类的福祉这是慈善的优势,也是慈善的使命。中华民族是一个负责任的民族,是一个有爱心的民族。现在,中国经济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中国的慈善事业也应当走向世界,成为引领世界慈善发展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初期,一些发达国家来中国投资,走的就是“慈善先行”的路子。我们今天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世界上很多地方也需要中国的投资,我们具备了走出去的基础和条件。我们应当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也要不失时机地把慈善带到世界上需要的地方去。请大家不要忘记,美国的慈善家在一百年前就把慈善做到了中国。一百年后的今天,中国的慈善家应当有更加宽广的胸怀,更加高远的全球视野,在做好国内慈善的同时,积极走向世界,融入世界慈善行动中去,把中国人民的爱心带到需要帮助的人群中去,为促进全人类的和平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中国特色现代慈善理论体系将基本形成

伟大的实践必须有伟大的理论来指导,理论应该走在实践的前面,成为实践向导。未来十年,中国现代慈善发展如何,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看我们能否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慈善理论体系。为此,一方面我们应当以中国现代慈善实践为基础,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现代慈善理论体系。在这个建设过程中既要发挥理论创造性,更要有理论包容性。既要包容历史的也要包容现实的;既要包容中国的,也要包容外国的。在包容的基础上,实现理论的创新。另一方面应当努力形成现代慈善理论研究中的中国学派。中国的慈善事业与中国的经济发展一样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和典型性。中国慈善理论工作者应当以此为基础,总结研究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道路,为世界慈善发展提供一套新的理论体系,在慈善研究领域建立起有特色的中国学派。

目前,中国现代慈善理论体系正在探索中,华民慈善基金会希望所倡导的“资本精神”能为这一探索抛砖引玉。为此,我们期待着能与大家一道不断丰富和完善资本精神,为中国特色现代慈善理论体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未来五年的发展计划

根据我们对未来十年中国特色现代慈善事业发展的基本认识,华民慈善基金会作出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计划,重点突出三个方面:

(一)实现总体目标

通过五年的努力,使华民慈善基金会实现“四个一流”的目标,即一流的理念、一流的项目、一流的机构和一流的团队。

(二)实现五年资金目标

基金会的资金是开展慈善活动的基础。五年内,通过一批企业家的努力,基金总规模达到100亿人民币以上。从经济上来说,这个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但还需要依靠法律、政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将全力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努力促成这一目标的实现。

慈善事业的发展既离不开社会大众的广泛参与,也不能缺少一批大型基金会的积极引领、率先垂范。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现在,已经具备了产生大型基金会的基础与条件。大型基金会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会引导中国现代慈善更快更好的发展,也会成为中国走向世界、体现中华民族软实力的重要名片。我们期待在中国大地上尽快出现百亿甚至千亿的大型基金会。

(三)认真做好有影响力的品牌项目

一是建设以华民现代慈善研究院为中心的理论研究体系。主要是通过开放式办院的方针和“研究院+基金会”工作模式,立足中国,放眼全球,整合国内外慈善资源,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慈善研究队伍,打造一家独具特色的世界一流的现代慈善智库。我们将围绕开发思想、打造慈善理论品牌开展研究活动,重点是深度研究华民慈善基金会着力倡导并践行的“资本精神”,形成系列研究成果,使“资本精神”研究与推广成为研究院的一个重要理论品牌。同时,加强慈善基本理论与慈善实践研究,加强研究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形成网站、论坛、公开出版物相结合的研究成果推广传播平台,逐步树立和扩大研究院的行业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

二是进一步发展以大学生就业扶助项目为龙头的教育服务体系。今后五年,我们一方面将进一步扩大项目的开放性,让更多高校的更多贫困大学生参与其中,使服务能够更加多元化人性化和丰富化,提升项目的灵活性,让服务更具特色更能适应学生高校和企业的需要;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基金会内外部资源,设计和开发出与大学生就业扶助项目相匹配、相对应的其他项目,使基金会能够提供综合性教育服务

三是建立以资助、培训、咨询和管理为特色的华民养老服务体系。主要是为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提供资金支持或购买服务,有针对性地为养老服务人员提供高水平的专业化培训,开展养老服务方面的调查研究,为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员工和养老对象提供有效地问题解决方案,通过接受委托,对受托方的现有养老工作模式进行合理化改造,设计更加合理的养老服务管理机制,并发挥行业示范和引领作用。

 四是构建以“三大平台”为基础的慈善交流合作网络。通过基金会合作建设的北京师范大学资本精神研究中心、罗格斯大学华民研究中心和中美慈善高峰论坛等三大平台,加强与国内外慈善研究机构和慈善组织的交流合作,借鉴慈善发展的先进经验,推进华民慈善的国际化进程,扩大华民慈善的国际影响力 

今天,中华民族正以矫健的步伐行进在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为中国特色现代慈善事业开辟了灿烂前景,为华民慈善基金会和华民现代慈善研究院的发展昭示了美好的未来。美好的未来需要我们更好地奋斗。几年前,我写了一首诗来表达我对慈善事业的追求。“天下法则本难寻,千求万索贯古今。唯有一理根本,百姓即是父母亲。”我们决心在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特别是慈善界、企业界同仁的支持下,立足国内、胸怀世界,努力为中国特色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您是第 位访问者 京ICP备0810300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4597号 版权所有:华民慈善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