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如何认识基金会的透明度
作者:卢德之
发布时间:2012-08-30

 

基金会界的朋友们:

今天参加这个会议,我感到非常激动、非常震撼。基金会中心网成立两周年了。这两年来,成果越来越多,影响力越来越大。今天又以专业透明之路为题召开本次研讨会,发布了“中基透明指数”。作为一个非资深的慈善人,我感到由衷的高兴,也对基金会中心网成立两周年以及“中基透明指数”发布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今天上午的会开的特别好,从主旨发言,到发布指数,到专家点评,再到嘉宾论坛,从形式到内容上都非常紧凑,覆盖面也非常广,内容非常非常多,由我来总结确实有点难。其实,王振耀院长已经一部分一部分地都做了很深入的总结,窦瑞刚同志最后的点评也很精彩。
 
我想再简单地梳理一下。永光提出把透明度这个钥匙交给公众,这表明了社会公众是推动慈善事业的主体,而透明指数是实现透明度的钥匙。我把它称之为“钥匙论”;程文浩教授和他的课题组以及基金会中心网的同志们,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把这个钥匙终于打造出来,“中基透明指数”从意义到内容,到功能,再对未来的展望,展示了一个很完整的体系,用这个指数对几千家基金会已经做了一个评价,这个评价不一定完全符合每个人的愿望,但是我觉得是非常可贵的,也基本上是客观的;康晓光教授认为这个指数是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从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他还特别介绍了商玉生老师、徐永光老师在建设基金会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辛劳,基金会事业确实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去努力,去为之奋斗,康教授还从技术方面论证了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也提出了一些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强调了基金会的责任意识;汤敏先生比照经济学理和经济发展,提出了很多权威性建议;顾晓今理事长提出透明是检验基金会社会责任的试金石,并对信息披露者的操守提出了要求;段德峰先生以透明的繁荣为题,把透明度推到了全球化的高度,中国公益市场下一步如何发展,如何充分竞争等等,这都是有必要探讨的;我们尊贵的费约翰先生把透明度进一步放到国际视野下面来进行探讨,令人感怀。我认为慈善是属于全人类的,是一种普适价值,离开了普适价值的慈善,就不是现代慈善;陈培娟小姐的表达更让我们感到今天发布这个指数,是基金会行业营养丰富的一道大餐,当然,这道大餐是由捐赠人、受益人和慈善人共同享有的;参加今天论坛的杨鹏秘书长、刘文奎秘书长、裴彬女士、刘佑平主任、程刚总裁、杨平理事长,分别介绍了各自单位或基金会在信息透明度方面的工作情况,谈了许多深刻的真知灼见,特别是文奎秘书长谈到的扶贫基金会信息化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窦瑞刚的点评更是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我们感觉到吃了大餐以后,会有更好的表演可看,但按照窦瑞刚微博上讲的,不是一个简单的脱衣秀。
 
总之,今天的会议是极具有代表性、广泛性、权威性的,今天发布的指标体系,应该说是一个高质量的指标体系,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开创性的研究成果,这个成果的产生值得我们基金会行业骄傲。
 
下面,我结合大家的讨论,谈一点个人的认识。
 
第一,为什么要透明,或者透明的重要性。
 
这个话题,讲了好多年,但我还是要讲。透明度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越透明的社会文明程度越高。现代慈善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打开社会现代化大门的金钥匙,也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基金会是现代慈善的主要组成形式之一,不论对现代慈善还是基金会,透明度都是自身发展的题中之义。很难想象一个不透明的社会是一个文明的社会,也很难想象一个不透明的社会,会有透明的慈善事业和社会事业,更难想象一个不透明的慈善事业能引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慈善事业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涉及到政府、企业、慈善从业者、捐助人、受益人,研究机构、新闻媒体等社会的方方面面。制度经济学告诉我们:信息不对称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后果,强调和提高透明度,克服信息不对称,既是提高慈善公信力的要求,也是增强社会成员之间在慈善事业发展方面相互信赖与合作的重要前提。
 
         从现实中看,慈善还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准,是人们普遍关注和重视的社会事业。如果做好事都不能透明,那么我们的政治、经济、社会的透明化进程,也就无从谈起了。做好事,不论是慈善还是公益,其实我们不怕透明,但有时候我们不愿意透明,不愿意透明不代表怕透明。如果说怕,是怕透明了以后,会受伤。但是,不透明可能更受伤。
 
第二,用指数管理透明度的优势
 
数字管理是经济学的概念,用数据指标实施管理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我们现在慈善事业已经有相当的发展,基金会的数量已经达到2700多家,并且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已经具备了进行数字化管理的基础,推出“中基透明指数”正逢其时。通过发布和实施“中基透明指数”,可以促进透明度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指数本身具有简单、易懂、客观、易比较、可以操作的特点,能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慈善事业和基金会的监督管理中来,群策群力,便于形成合力,共同来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
 
        慈善事业是一项社会道德事业,在我看来,它具有不可逆性。改革开放初期生产力大发展,经济大发展导致了环境的破坏。后来有一个解释,叫做先发展后治理,实际上先破坏后治理。我觉得道德事业不能这样,一旦破坏了再来治理,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是不可逆的。所以,在基金会大发展的初期,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指标体系来规范它,科学的去引导它,这非常非常重要。
 
第三,慈善透明值得我们探讨的几个问题。
 
一是透明度是基金会发展必须坚持的方向。刚才有的老师讲,最好三年以后不讲透明了,但我更赞成要永远讲下去,坚持以透明度推动基金会发展是不能动摇的原则,而且要通过政府监督引导,行业自律,公众咨询、媒体监督,透明度指数考核等多种方式,千方百计地落实透明度,基金会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该透明,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没有这样的认识和准备,基金会事业是发展不好的,甚至我认为如果没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就不要去做基金会。我曾经讲过一个观点:慈善是可以创造未来的。所谓创造就是引领,以透明度来引领基金会的发展,以基金会来引领社会的进步,从这个角度讲,慈善机构应将透明进行到底。
 
二是我们不应该简单地提与国际接轨。透明的原则理念和技术手段是可以接轨的,但是具体的内容、标准应该有差异。因为在西方社会,慈善的透明与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是相配套的,有非常明确的标准和规范。而中国现在在很多制度规范都不健全或者说都不透明的情况下,要实现透明度管理是有很大难处的。
 
在这里,我提出“快一步原则”。社会还处在一个非常不透明的状态,基金会和慈善事业的透明,作为大爱的表达方式,作为引领,应该向前快一步。但快一步不等于可以无条件地闷着头往前冲。快一步可能是先驱,但是走的太远了,可能就变成先烈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根据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来确定我们透明度发展的步伐,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到时候我们把自己都脱光,可能大家不认为我们是很美,而认为我们是疯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分寸。
 
          三是要区别对待,特别是区别非公募基金会和公募基金会。公募基金会是大众的钱,当然必须透明;非公募基金会或家族基金会是我自家的钱,更讲究合规,我的信誉度和公信力是通过相当长一个时间确立的,比如可能再通过三年、五年确立华民慈善基金会是一个可以信赖的基金会,这时候就有人会把钱拿进来。但,我现在不需要募集资金,而且募资的门槛很高,要五千万以上,五千万以下我不要。我就是希望认认真真地把这个事情做好,我不需要社会给我什么评价,或表扬,我就是要做好这件事来实现我一种理念。但是,我做到合规合法,能够接受相关部门的督促和监督,那有什么错呢。所以说,我认为要区别对待。一个指数要把所有基金会都容纳进来估计有难度,至少要有一些加权。
 
         四是透明度实现是一个目标、一个手段,也是一个过程,它也需要一个试用的过程。指标或者标准,也需要不断地进行修正和完善,因为我们这个事业发展很快,三年以前我们谁能想到基金会能有这么大的规模,这么快的速度。现在确定一个指数以后,我们肯定要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地修正和完善,而且我特别赞成刚才一位老师的观点,我们希望有多元化的平台出现,不是一个或两个,应该有区域性的,家族性,公募性的等各种各样的平台的出现。
 
       总之,透明指数的发布是以科学化的手段来管理推动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不能反过来束缚了它的发展。虽然不能先污染后治理,但是也不能出现一治就死,不治就乱的局面。应该是越治越好,越治越发展,应该治出治出规则,治出活力,治出激情。
 
        过去,我们实现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战略,现在看起来是非常有效的,是正确的。我们未来的目标不仅是要让全体人民都富起来,更要都善起来,这既是一种道德要求,也是一种制度安排,怎么善起来呢?既要有道德的引导,也要靠科学的推动,还要靠官民共治。无论是哪种指标,无论是谁发布的,只要是能够推动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手段都是好手段,这样的指标都是好指标。我深信:在社会各方面共同的努力下,基金会和中国现代慈善事业的春天一定会到来,我想这一轮硕果累累的秋天到了,下一轮春天就该不远了。
 
谢谢大家!
(根据理事长卢德之博士在会议现场录音整理)
您是第 位访问者 京ICP备0810300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4597号 版权所有:华民慈善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