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伦理学的最大魅力在于实践
发布时间:2013-11-11


 尊敬的伦理学界的前辈,各位专家、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作为湖南师大伦理学研究所的博士毕业生,作为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实践基地华民慈善基金会的负责人,作为参与《伦理学研究》的创建者之一,我对《伦理学研究》创刊十周年及其取得的巨大成绩表示最衷心的祝贺!同时,对这十年来参与和支持《伦理学研究》成长、发展的各位老师和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我确实参与了《伦理学研究》的创刊过程,但也没有
唐凯麟老师、万俊人老师说到的那么重要。我不过是一个参与者与见证者。十年前,筹办《伦理学研究》时,唐公已经年过60了,但他那么用心来主导这个事业,作为他的学生,我自然主动地参与到一些具体工作之中。十年来,他老人家无疑成为了这本杂志的灵魂人物。十年来,他高深的学问感染了我,他为推进伦理学研究而呕心沥血的工作精神感染了我,他虚怀若谷、知行合一的道德风范感染了我。可以说,正因为有了唐公的呵护,《伦理学研究》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就我本人来说,更因为唐公的言传身教,我更加热爱伦理学,更加热心伦理学研究了。唐公经常讲,是他动员我来参加伦理学的学习、研究和实践的。的确,没有唐公的指引和召唤,我可能到不了这个学科。我最近写了一本小书叫《走向共享》,敬请唐公作序。我说,您就请一个学生写一写就行了。结果是,老人家在大病出院、身体还未完全康复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看稿,自己动笔。呵护之心,力透纸背。我从中看到的是唐公对推动学术事业的倾尽心血。一则小序,也凝聚了他关切的心血。正因为唐公的热心点拨与支持,我才有幸成为了他的一名学生,也成为了湖南师大伦理所的一名兼职教授,才会有极大的激情投入到伦理学研究和伦理实践的中来。所以在这里,我要特别向唐公和伦理学所的老师们表达最深切的敬意!

借这个机会,我想谈谈对伦理学的理解。我认为,伦理学的最大魅力在于实践。我是做经济工作的,平时与经济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的专家们接触较多,或者说也支持了他们的一些研究工作。但是,与他们交流的时候我经常说,如果没有伦理学哪有你们经济学、政治学啊!伦理学是许多学问的一个重要源头。伦理学这门学科也确实孕育了很多伟大学科的成长。

而就本质上说,在我看来,伦理学是研究用道德来规范人们各种行为的大学问。伦理学是关于道德的科学,是一种以道德来推动社会发展,或者说是研究用道德来规范人们行为的一门大学问。我认为,伦理学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的实践性。第一,伦理学是一种从实践中产生的学问。人类社会形成以来,便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其中许多关乎人的道德问题。随着人类不断的社会实践,道德问题便成为了共同讨论的话题。比如古希腊人对“美德”的追求,比如孔子当年对“仁”的追求,都是当时社会实践的产物。长期发展下来,也成就了今天我们欢聚在此共同研究的一门学科——伦理学。第二,伦理学是一种必须在实践中检验的学问。我们时常讲的一些伦理条目,比如中国古代的“仁、义、忠、孝”等,西方的“自由、平等、博爱”等,这些条目之所以得到大家的共同认可,就在于它们通过实践检验后是正确的。而且,通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才会更具有普遍意义。第三,伦理学还要靠实践来推动发展。人类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现代社会,不同时期都有着不同的道德判断,对人们都有着不同的道德要求。就是说,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伦理学获得了新的发展。客观上看,无论是东方的学者还是西方的学者,他们伟大思想和理论也都是在实践中产生,并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又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我们遇到了许多矛盾与问题。在我看来,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的人心散了,我们亟需一个凝聚人心的过程。伦理学就是一个最好的粘合剂。伦理学研究的伦理道德就具有最好的、凝聚人心的思想力量。

从实践角度上看,湖南人做伦理学研究拥有独到的品性。为什么呢?今天不从湖湘文化的角度去讲这个问题,只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谈谈我的这个判断。湖南长沙有一种四个人玩的扑克游戏,叫“三打哈”。三个闲家共同对付一个庄家。庄家叫做“哈”,在湖南话里是傻的意思。虽然这样,四个人都争着做这个“傻子”。谁当了这个傻,谁就能得到八张底牌。为了能看底牌,不惜当傻子。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大家想看看底牌,所有打庄的人就是希望看到底牌。我琢磨着这个“三打哈”看底牌是需要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有三个特点:第一,要有好奇心,这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第二,要敢于担当,不管底牌好坏,是输是赢这一盘你都得打下去,或者你都得承受它应有的结果;第三,要勇于放弃,能打就打,不打我们就放弃这一局,接着打下一局。我觉得,这三个特点合起来就是一种看底牌的精神,这也是湖南人所具有的一种个性和精神境界。《伦理学研究》这本杂志在湖南诞生,在湖南发展,说明湖南的伦理学研究者具有这种看底牌的精神。这种看底牌的精神就是一种实践精神。我们推动中国伦理学研究的发展,也需要这种看底牌的精神,这种实践精神。

谈到底牌精神,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件事。我们说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但谁也没有真正见过龙。传说龙是九种动物合而为一的神异动物,兼具各种动物之所长,龙给我们的印象,一方面是勇猛无比,充满激情和活力;另一方面喜怒无常,狂妄凶残,让人恐惧。它可以上天入地,腾云驾雾,呼风唤雨,无所不能,是力量的象征,所以它被当作我们的民族图腾。我不反对龙作为图腾,但把龙作图腾,是因为我们敬畏它,不是因为我们多喜欢它。在西方人眼中,龙更是一种邪恶的动物。所以,我更希望把国宝熊猫的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动物界,很难找到一种动物像熊猫这样图案黑白分明,绝对的白与绝对的黑,两者又和谐地表现在一个具体的生命体上。中国道教的阴阳八卦图案里,也有个动态的阴阳鱼,但它的动态是从纸上抽象出来的,不容易被西方人完全理解。而熊猫的毛发是黑白结合,混然一体,和谐相配又颜色分明,这不正体现着对立统一的规律吗?熊猫有着吃肉的机能,却终日以吃竹子为生,多么温婉可人。它行动起来有魄力,憨厚又可爱;既有美感,又彰显智慧;走起路来,稳重圆融,又不失机智与活力。这不正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吗?正是这种内涵,让熊猫成为全世界共同喜爱的动物。所以我认为,一方面熊猫它不害怕谁,没看见过熊猫怕谁的,熊猫见什么样的人都很大方,而所有人都喜欢它,全世界人民都喜欢它。在我看来,我更愿意把熊猫当作我们中华民族在发展过程中的一张很重要的底牌,或者说是八张底牌中的大王。这是我的一种不成熟的认知。我觉得,我们伦理学研究应该认认真真地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去触摸这样的一个底牌,去看清这张底牌。看清底牌,就敢担当了!

十年来,《伦理学研究》与中国伦理学事业共同发展,可谓“十年磨一剑”。《伦理学研究》历经十年,应该说已经磨成一把利剑了。作为它创刊的参与者之一、作为伦理学界的一名新兵,同时作为一个伦理学实践者、作为一个慈善家,我期待《伦理学研究》在大家的支持下,能够旗帜鲜明地引领中国伦理学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更加努力反映和积极服务于当代中国伟大的社会实践,更好地成为当代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旗帜鲜明地以不断创新的学术成果,引领中国特色现代伦理学体系的繁荣与发展,积极推动中国伦理学研究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谢谢大家!

(根据理事长卢德之博士在《伦理学研究》创刊十周年暨第七次全国经济伦理学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录音整理

您是第 位访问者 京ICP备0810300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4597号 版权所有:华民慈善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