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我们处在大反思、大学习、大转型、大超越的时代
发布时间:2014-01-30
 

公益界、企业界、学术界的各位新老朋友们:

    大家早安!

前几日,组织此次活动的工作人员与我联系,说大家希望我今天讲个话,与大家一起分享参加首届东西方慈善论坛的心得。坦白讲,那次峰会给我印象特别深、感觉特别好。中美慈善家真正第一次坐在一起开了两天半的闭门会议,这期间大家一起吃饭、一起住宿、一起交流。估计在中美交流史上,尤其慈善交流史上这是第一次。要知道华尔街的这些大佬们去一个地方参加会议,没有很高的出场费是不会出席的。但大家为了公益慈善,不远千里、甚至万里来到夏威夷一起共同讨论一些感兴趣的话题。应该说,这是因为慈善这个吸引人的话题把大家拉到了一起。在那个峰会上我做了四次演讲,每次都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研究心得。今天,借这个场合,我也非常乐意与大家分享我的一些心得体会。我将从四个方面阐述我对公益慈善以及我们所处的时代的理解。供大家参考。

一、时代的基本特征

谈及我们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或者说“我们面临什么样的时代?” 我把这个时代叫做:大反思、大学习、大转型、大超越的时代!首先,这是一个需要大反思的时代。二战后,东西方社会都按照各自的路径向前发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进程,现在我们都深刻认识到社会出现了很多的危机。比如,美国的两党政治,这是许多人都认为人类迄今最优的政治制度设计,可是在两党政治纷争导致政府不能开门的时候,最终受伤的还是人民大众。再比如欧洲的福利制度,我们常常认为它在资本主义制度里头植入了诸多的社会主义因素,可是这种福利制度却导致了很多人不愿意去劳动,不愿意去努力工作。这种制度难道不应该反思吗?再比如,中国三十年来,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但社会问题却层出不穷,它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幸福感到底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我认为都需要进行深刻反思。因此,无论西方还是东方,我们都处在一个需要大反思的时代。其次,这是一个需要大学习的时代。光反思还不行,还要学习。学什么?我认为,一方面学习前人的智慧。比如东方的孔孟之道,西方的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哲学,以及东西方都有的宗教思想等。另一方面东西方要相互比较学习。在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东西方都沿着不同的路径在前行,东西方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和特点,二者之间是否应进行比较学习呢?答案是肯定的。人类社会总是在学习中发展,学习能力是判断一个民族是否先进的标志。再次,这是一个必须大转型的时代。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找到共同价值。东西方到底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这其中,哪些是值得我们共同去维护和发展的?哪些又是我们应该去抛弃的?当我们把共同价值找到以后,那就是转型——即大转型时代!转型怎么转?是否简单的如果东方遇到问题就往西方转?或者西方遇到问题就往东方转呢?我觉得这都不是好办法。最好的办法就是寻找共同价值,我找到的共同价值就是两个字:共享!因此,我认为共享就是我们转型的目标和方向。换句话说,转型转到哪里去?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应转向共享。当然,转型是需要动力的,动力是什么?动力就是需求。实际上,人类发展到今天,已经是谁也离不开谁了。不仅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而且人与自然之间也需要建立起一种共享机制。实现共享目标是一套复杂的体系,有过程共享,也有结果共享;有物质共享。也有精神共享;有国内共享,也有国际共享等等。总之,没有共享就没有新时代。共产不同于共享,现代社会也难以用共产的方式实现有效的共享。最后,这是一个必须大超越的时代。当然,实现社会共享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真要实现共享,首要的就是要有一种超越的精神,必须清晰地认识到这是一个大超越的时代。不超越就没法转型,甚至会落后、会倒退。超越就是既要超越自己,也要超越别人。要认识到只有先超越自己才能超越别人。为了实现人类共同的理想和目标,我们必须要超越自己,也要超越彼此不同的经验,以这种精神去“超越左右,追求共享”。

二、中西方企业家的异同

正如前面所讲过的,在这样一个大反思、大学习、大转型、大超越的时代,我们的中西方企业家有何异同呢?我做了一个比较,从老洛克菲勒到现在的洛克菲勒家族,已经是第五代企业家了;而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企业家实际上还属于第一代企业家。第五代和第一代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所谓共同点,就是大家都在追求企业的发展,都在追求企业和企业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而不同点,则是西方第五代企业家是在一个比较成熟的社会规则下经营和发展企业,他们相对比较成熟,有较高的素养,有丰厚的财富积累;中国企业家,他们作为第一代企业家,血管里是有着“狼”的血的,是在一个不成型的环境里头野蛮成长起来的。但是,我们作为中庸之道的后代,有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再加上当今又是一个云计算大数据时代,这很有可能就会使得中国企业家对财富较之西方企业家有不同的认识。西方企业家对财富的认识基本上成型地定调在洛克菲勒、卡内基那样的一种财富观认识上,而中国企业家却把新的时代精神更多的融入了进去。我一再倡导的“资本精神”实际上就是一种既符合现实但又超越现实的财富观。这些年来,我的实践就是依据资本精神不断赚钱、不断省钱、不断花钱的一个逻辑过程。也就是说作为第一代企业家,我们是可以奋起直追,后来居上的。这种新的时代精神也赋予了我们后来居上的条件。所以,中国的企业家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行动上都要取得后发优势,以不懈的努力去创造中国传奇。

三、中国企业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国企业家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极其复杂,在发展道路上尤为突出的拦路虎就是特殊利益集团。事实上,中国现在的执政者和老百姓都已经认识到了特殊利益集团带来的社会危害性,尤为表现在发展环境的不公平竞争上。然特殊利益集团是如何产生的呢?我琢磨着,这与中国社会的变迁密切相关联,中国从秦王朝到清王朝搞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家天下”。“家天下”成了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后来,孙中山搞辛亥革命,试图改成“民天下”,可由于当时社会条件不成熟,环境不允许,社会矛盾层出不穷,随之便出现社会动荡。比如,当时搞多党制,一下子却搞出了两千多个政党,而且后面还打了十年的内战,造成了巨大的生产力破坏,变成了“军阀天下”。在这样背景下,我们的先辈们意识到必须要有一个代表“民”的组织出现。于是,就出现了“党天下”。可国民党搞党天下,实际上搞成了家天下,而共产党则是在反对这种状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很多人反对一党执政,但在那个时候多党是执不了政,也没法执政,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退一万步讲,一党执政总比一家执政要好很多啊!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如何使“党天下”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有利于大多数人,最终使“党天下”过度到“民天下”。我发现,党与民无序结盟的时候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容易导致个人独裁,二是容易导致走向极端的无政府主义——民粹主义。文化大革命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然若党如果和家结合,其必然结果就是造出特殊利益集团,出现以家族为主体的特殊利益集团。所以,今天以习近平主席为首的中共领导人,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强调以民为本,强调党必须与民结盟,代表人民利益。当然,这种结盟是建立在规则基础上的,或者说是建立在民主与法治基础上的一种结盟。这样的结盟才会使得中国真正走向现代化,才能使得中国企业家避免与特殊利益集团在经济市场化背景下的不公平竞争。

谈到市场化,我还有一个观点:经济要市场化,但社会则不应一味强调市场化,而应允许充分多元化。也就是说在经济领域,我们要尽可能按市场规则办事,通过市场手段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而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系统,如果社会建设与治理处处充满着市场化,则可能有违公平正义之价值。故经济的方法在社会领域只可能是社会建设与治理的一种方法而已。这一点,我们得要有清醒的认识。

四、中国慈善事业的现代转型

前面已经谈及,当今时代是一个大反思、大学习、大转型、大超越的时代。在此背景下,中国慈善事业该何去何从?我以为,中国慈善必须旗帜鲜明的走向世界,实现中国慈善事业的现代转型。而这种转型就是要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慈善事业,它既不是传统的,也不是美国的,而是在坚持民族性基础上的一种中西合璧型的中国现代慈善事业。我把它叫做旧瓶装新酒换药不换汤。中国的东西要么是药,要么是汤,西方的东西要么是酒,要么是瓶,反正都要留一些,完完全全按照西方的模式是走不通的,按照完全传统的模式也走不通。

为此,为了实现中国慈善事业的现代转型,重点就是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如何加强交流与合作?一方面要加强慈善理念的交流与学习。即通过交流学习西方先进的慈善理念,做到先从理念上实现转型与超越;二是要加强公益慈善项目的合作。重点要积极与西方的一些著名家族基金会或社区基金会合作,通过合作做具体公益慈善项目使我们不断亮相国际舞台。当然,公益慈善项目合作不同于经济领域里的合作,经济领域的合作是以互补性为前提,以各方的最大利益为目的;而公益慈善项目的最大效益在于社会评价。由于各个慈善机构的理念不同,慈善家的目标不一,合作起来更显得困难。因此,合作过程中必须强调平等性。在慈善领域,同样应该反对“慈善霸权主义”,只有平等的合作才是有生命力的合作。

朋友们!马年块到了!企业家和慈善家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我们肩负着光荣的使命。让我们以最诚挚的敬意向我们的人民致敬!向习主席致敬!给公益界、企业界的朋友们拜年!

谢谢大家!



(以上是理事长卢德之博士在京城公益界部分企业家、慈善家、学者座谈会上的讲话)

您是第 位访问者 京ICP备0810300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4597号 版权所有:华民慈善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