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让资本走向共享:在中美战略慈善第四届年度工作坊上的主题演讲
作者:卢德之
发布时间:2014-09-03
   

【内容提要】828日,卢德之博士在中美战略慈善第四届年度工作坊上发表了《让资本走向共享》的主题演讲。卢德之博士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系统地论述了资本、多数人与资本精神、共享思想以及现代慈善之间的理论关系与实践历史。他认为,资本是一种特别的财富,一种能够带来新财富的财富,资本创造的财富应当为多数人服务。资本、多数人原则背后蕴藏的就是资本精神与共享思想。资本与多数人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与制度基础。随着资本文明的发展,资本主义不断吸收了多数人原则,社会主义肯定了资本的价值与作用。现代慈善既是资本走向共享的伟大实践,也是推动财富共享的最早桥梁和最好路径。资本走向共享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主题和必然趋势,必将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全文如下:

 尊敬的中美公益界的朋友们:

今年斯坦福大学的朋友们加入中美战略慈善工作坊,我感到非常高兴。斯坦福大学的社会创新,特别是在推动影响力投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也特别有幸,以多种方式参与你们倡导的活动。今天你们的到来,给这个论坛增加了色彩。

两年前,我在中美战略慈善工作坊上讲了一个题目,叫《从共同致富到共同致善》。今天讲的题目是《让资本走向共享》。今天这个题目有两个关键词:一是资本,二是共享。为什么要让“资本”走向“共享”呢?怎么走呢?不走怎么样?走了以后又会怎么样呢?围绕这些问题,我想把自己的理解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我有一个基本判断是,资本与多数人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与制度基础。让资本创造的财富为多数人服务,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基本诉求。这种诉求就是资本精神。资本精神发展到21世纪,已经形成一种重要的趋势与方向,那就是走向共享——一国之中的全民共享,国家(或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全球共享。现代慈善则是推动共享的最早桥梁和最好路径。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基本理解与认识。

  一、我所理解的资本与资本文明

   我对资本的基本认识是,资本是个好东西,资本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源头。明确了这一点,非常重要。古往今来,人们对资本已经给出了许多解释,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包括重商主义资本观、古典主义资本观、空想社会主义资本观,还有马克思主义资本观等等。但是,不管哪一个流派的资本观或者资本学说,概括起来不外乎强调:资本是积累,是投资的方式,是投资与劳动的关系,或者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等等,都从某个方面揭示了资本的特质和某些基本属性,对人们理解、把握、运用资本,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比如,人类社会发展到工业革命以后,经济社会财富得到了空前的增长,资本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世界资本主义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这时候,马克思在长期研究资本之后,在《资本论》中对资本进行了新的描述: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是死劳动,像吸血鬼一样,必须吸收活的劳动,方才活得起来,并且吸收得愈多,它的活力就愈是大。很多人对马克思的这种描述有不同看法。我认为,马克思这样的描述指出了资本在当时的一种实际状态,并没有什么错。但是,我想说的是,面对世界发达的资本市场,特别是中国大陆的资本市场,我们真正把握了资本没有呢?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强调资本的作用,强调资本运作,发挥资本市场的基础作用,我们已经抓住了资本的本质属性。但是让人困惑的是,我们一边非常喜欢资本,一边又总在怀疑资本的出身不好,既爱她又丑化她。这有点像我们一方面很喜欢一个女孩子,一方面又老怀疑她是一个妓女。这怎么行呢?其实,马克思在批判和否定资本的同时,在《资本论》中又对资本给出了肯定的理解。他说:“资本的文明面之一是,它榨取剩余劳动的方式和条件,同以前的奴隶制、农奴制等形式相比,都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更高级的新形态的各种要素的创造。” 这也就是马克思关于资本“三个有利于”的重要论述,我们却没有很好理解,更没有好好抓住。实际上,马克思既揭示了资本的“丑恶”,也看到了“资本的文明”,并没有完全地否定资本。他当年买卖股票、投资金融市场,不也是一种肯定资本、利用资本的方式吗?所以,我们必须为资本正名。

为资本正名的方式方法很多,关键是既要看到资本的“丑恶”,还要看到“资本的文明”。我认为这样还不够,还需要从更深远的层面去认识和发掘资本的本质、资本的源头。传统资本概念并没有真正反映人类文明发展全过程。资本应当是文明发展的根本和基础,为人类的发展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所以,资本应当可以解析人类社会发展最本源的问题,而不仅仅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生产关系、财富关系。抓住了资本,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能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线索,更好地把握与理解各种复杂的发展关系。基于上面的认识,我所理解的资本不同于以往人们对资本的描述和解释。我们首先要回到资本的中性立场,把资本放到了更广阔、更古老、更实际、更能体现资本本质的范畴来理解资本、揭示资本,再去分析资本发展中形成的不同属性。这样一来,人们也许会更好地把握资本,运用资本,真正发挥资本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中的巨大作用。

我认为,资本是一种财富,一种特别的财富,这种财富是能够带来新财富的财富。我们想想,在人类社会最初期,如果原始人从树上摘了两个果子,一个吃掉了,那不叫资本;另一个作为来年的种子,种到地里,长出新的树,结出新的果子,原来那个果子就是资本,是最初始的资本。这个资本有两个决定因素:一是有种子,二是有人的劳动。如果再往前看,人类劳动出现以前,自然长出树木的树种、自然生长的稻子,由于没有人的劳动的参与,那些种子就不是资本。人类劳动出现后才出现了资本,并且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才先后出现了产品资本、商业资本、货币资本、金融资本。这些不同的资本形态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明,我称之为资本文明,其中就内含了马克思所说的“资本的文明”等基本要素。

进而分析,我认为资本文明的发展可以分为了这五个阶段:一是早期资本文明,二是古代资本文明,三是近代资本文明,四是现代资本文明,五是当代为个正在发展变化中的资本文明。这五个阶段与传统的社会阶段分析中的社会形态基本上相对应,也就是原始文明、农牧文明、商业文明、工业文明以及正在形成的信息文明,目前信息文明的突出特点是信息化、互联网文化。传统经济发展分析中的原始经济、封建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等分析,也与资本文明发展的不同阶段基本相对应。这些基本上彼此呼应的对应关系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让我们看到了彼此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呢?

我想,至少存在这样一种发展线索或者说逻辑:资本的多重属性是逐渐被发现、被利用的。前面就说过,资本是一种特别的财富,能够带来新的财富的财富。早期资本文明中,这种“特别的财富”是以产品资本形式出现的,主要是人类的劳动促进了生产方式的改变与进步,出现了原始的物物交换等原始资本文明形式,社会生产相当简陋,只有产品,没有商品;只有简单交换,互通有无,没有交易;人们生活水平相当低下,能够活下去是最基本的需求。到了古代资本文明,商品资本出现了,即是随着人类劳动能力的加强,生产方式的改进,出现了商品,资本也就有了交易的属性,并逐渐成为促进生产与交易的重要方式,以资本为基础的商业迅速发展壮大起来,早期资本主义出现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条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进入近代资本文明,产业资本形成了,这种不断发达的资本促进了工业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大工业、大机器化生产把资本主义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带了严重的阶级对立与阶级斗争。到了现代资本文明,货币资本迅速发展,这种资本以更加复杂的形式出现,并成为推动技术创新与思想变革的重要推手,经济社会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却也陷入了严重的贫富矛盾与斗争之中。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正处在发展变化的当代资本文明之中,金融资本无所不在。这种资本的雨去云来,加剧了国际间东西方矛盾、南方北方矛盾,一国或一个地区之内的矛盾,进而使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之间的矛盾与斗争更加复杂,甚至更加尖锐,许多原则问题总以国家利益的方式出现,许多方面又以资本为中间物融合起来,国际金融资本得到了迅猛甚至疯狂变态的发展与变化,人类社会在享用资本好处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本所带来的困惑甚至灾难。资本主义国家和主要社会主义国家都进入了当代资本文明时期,既互相支持,又互相搏弈;既谋求合作,又斗争不止。尽管这样,我想说的是,资本发展了毕竟是好事,是人类最好的智慧体现。资本越发展,社会发展的速度越快。无视资本、抑制资本、排斥资本、围剿资本,社会发展就会停滞,乃至出现危机。资本文明的历程告诉我们,不能无视资本,也不能放任资本,正确地理解资本,合理地、规范地运用资本,那才是社会发展的福音。如果资本主义能够这样发展自己、规范自己,社会主义也这样重视资本,那么当代资本文明必将开放出更加鲜艳的花朵。所以,我们应当大胆地追求资本文明。

 、文明的两大推手:资本与多数人

 从总体上看,不同时期的人类文明,对应着不同的资本文明。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资本文明的进程就是人类文明的进程。资本文明有两大推手,一是资本,二是多数人。资本是基础,多数人是方向、是目标。两手都要有,都要硬,缺少了哪一个都不行,都不能很好地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二者之间相互作用、发展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资本文明的质量好坏、高低程度与发展前景,也决定了人类文明曲折与伟大的进程。

所以,认识资本与多数人的关系就非常重要。站在今天的角度回溯二者的关系,就清晰多了。在我看来,资本的本质是中性的,不存在好的资本,也不存在坏的资本,但是掌握资本的人是复杂的,有好人,也有坏人。资本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总会被某类人掌握,而且还可能形成某种惯性,产生更大的影响,这也是客观存在的。因为掌握资本的人存在这些复杂性,资本也便有了善、恶的属性。所以,资本是向恶的,还是向善,就看是恶人掌握了资本,还是善人掌握了资本。比如工业革命以后,欧洲出现了以机械化生产为主要特征的技术进步,大幅度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资本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显现,社会财富迅速得到了巨大发展,甚至巨大膨胀。这时候,一些掌握资本的人为了攫取更加巨大的利益,就把资本无度地拉向恶的方向,资本表现出为少数人获利的特征。人们看到财富往往与资本联系在一起,与手里掌握了资本的人在一起,往往参与对劳动者的剥夺过程,对贫困的鄙视。这就把资本恶人化了,让资本带上了恶人的特征。比如英国早期资本主义时期出现的“羊吃人运动”,就是资本向恶的方向发展的典型社会现象。

这种现象反映了资本与多数人,还有少数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而且在人类发展长河中总是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程度出现,往往又是少数人更多地掌握了资本,让资本创造的财富更多地落到了少数人手里。社会贫富严重恶化,少部分人奢侈荣华,多数人贫穷潦倒。结果是,资本发展了,社会发展了,但不一定是多数人享有了财富,不一定让多数人生活水平提高了,让多数人满意了。好在人类是警觉的,是聪明的,一旦发现资本脱离了多数人,让资本与少数人结合在一起的状态,就以用一种新的社会方式去会切换现实,改变资本与人的关系,把资本的属性从恶的一面拉向善的一面,把资本的好处以新的社会方式更多地拉向多数人,以此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其实,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主要是围绕两个重要的范畴在运动:一个范畴是多数人与少数人。这涉及到社会目标问题,与民粹主义的多数人有本质区别。我们的学者中,有的认为应该为多数人服务,像马克思;也有些人认为要为少数人服务,虽然没明说,但确实是有的。当然,放下意识形态的外衣,无论为多数人说话,还是为少数人说话,都不能被禁止。事实上,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有时候多数人会得到更大的利益,有时候少数人会得到更大的利益,需要我们充分地分析与把握。比如早期资本主义,利用资本更多地压迫产业工业,一方面是少数人手里有的财富迅速增长,一方面却是不断加深的多数人贫困;到了二十世纪后期,资本主义迫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压力,逐步调整了制度设计,以不同的方式改善多数人的工作条件,提高多数人的生活水平,出现了所谓的“福利资本主义”形式,不管怎么去定性,客观上是有利于多数人的。所以,当代资本主义并没有灭亡,虽然内外矛盾重重,却还是保持了有力的生命力。比如奥巴马竞选美国总统时承诺选民,要提高就业率,提高国民福利,要改革医疗保障制度等,本质上就往多数人发展。而社会主义从二十世纪初出现时,就是以多数人为目标,为多数人服务。另一个范畴那就是公平与效率。一般的情况是,一个社会可能效率高一点,公平就差一点;公平程度好一点,效率可能就不那么高。公平与效率总是一种矛盾与协调之中发展,需要相应的制度体系与之配合或保障,维护公平与效率在一种动态平衡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我觉得,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中,这两个范畴一直存在,并将长期存在下去。从中国社会近六十多年来的情况看,毛泽东时代可能是公平多一点,大家生活都差不多,工资差不多,房子也差不多,但是都感到没有吃饱,因为生产效率太低。中国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应该是多数人主义。这种多数人主义应当是在公平效率、民主与法制基础上的多数人主义。这才是我们需要的社会主义。如果只讲多数人主义,不讲效率,也没有法制,没有民主,这肯定不是一个好社会主义,这样的社会主义必须改变。所以,到了邓小平时代,他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许多人记住了这句话,却不讲他还讲了的第二句话,就是要先富起来的人以后要帮助大家共同致富。问题是共同致富的目标还没有实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后就去赌博去了,一部分人跑到美国去了,还有一部分人还在监狱里坐牢。当然,也有一部分人现在希望加入到慈善事业中来,希望更好地发展企业。2012年底以来,我们觉得习近平主席要做的事业,就是要在毛泽东的公平主义、多数人主义的基础上,实现好的发展效率。同时,又要在邓小平坚持共同致富目标的基础上,真正实现好让多数人共同享有公平的、以民主和法制为前提的社会财富,真正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享有”。我想,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既肯定现代资本,又坚持多数人主义,真正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共享趋势与要求。

所以,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社会越发展,资本就会越发达;资本越发达,越要为多数人服务;资本越为多数人服务,社会才越会走向更高级的文明。我们回过头去看看资本文明的不同阶段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彼此的特点有许多对应性。所以,资本与多数人之间的这个逻辑关系是成立的,这个逻辑关系揭示了资本文明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也显示了社会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总之,把握了资本和多数人原则,也就把握了文明发展的根本与方向。

 三、回归文明的灵魂:资本精神与共享思想

 人类发展到当代,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社会文明都出现的重重困境与问题,原因很多,但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我们没有很好地认识和把握了资本和多数人,更没有回归到资本和多数人背后的东西,也就是没有回归到文明的灵魂。文明的灵魂有多种分析与归纳。我认为,文明的灵魂分别是资本和多数人背后的东西:一个是资本精神,另一个是共享思想。

我之所以说是“回归”,而不说是寻找、探索,那是因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早就有了资本和多数人原则,也早就有了资本精神和共享思想。从发生学上看,有了资本也就有了资本精神。共享思想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第一个最重要标志。人类如果没有共享的思想与共享的行为,就不可能发展进来,也不可能有人类的今天。我们必须思考的是,人类文明进步中的这两个“灵魂”,尽管一直就那么存在与发展着,甚至隐含在人类的思想与行为中,实际上人们常常迷失了这两个“灵魂”,忘记了这两个“灵魂”。文明有灵魂却又无视灵魂的存在,人类能够正常地发展吗?显然不能。所以,我们必须坚守这两个“灵魂”,如果迷失了就赶紧去找回来。当下世界,记住了这两个“灵魂”的人并不多,但是看到了问题的人越来越多,回归文明灵魂的趋势相当明显。我们看到,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走上回归资本精神和共享思想的道路了。

    那么,什么是资本精神呢?这是我讲了7年的一个重要概念,还专门写了一本书,就叫《资本精神》。我认为,资本精神就是资本形成、发展过程中具有终极关怀的内在动力及其背后的道德精神。资本本身是一个物理概念,没有情感,没有价值观,但是资本有了人的因素,比如人的劳动参与资本、赋予资本价值判断之后,特别是赋予了终极关怀的道德力量之后,也就有了资本精神这个新概念了。资本精神是一个古老的范畴了,只是我们没有早发现、早提炼出来而已。其实,世界各种文化,无论是从儒家文化、各种宗教文化,还是古希腊文化、古印度文化,都可以看到资本精神闪烁的光芒。为了更加清晰地表述资本精神的内涵,我借鉴了清教徒的“三个拼命”来传达,用最直白的话表达出来就是:拼命地挣钱,拼命地省钱,拼命地为神圣事业而花钱。资本精神不仅仅那些掌握了财富、掌握了资本的人的精神,更是一种所有参与资本运动的全民的精神,是所有人的精神。同时,资本精神还包括为什么目的去创造财富和为什么目的使用财富两个方面。我们为什么要挣钱?挣钱当然是为了花钱,而具体为了什么目的去挣钱,性质就不太一样,方式与办法也会不一样,情感不一样,挣多挣少也会不一样。所以,资本精神又有了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发展的动力,因为资本具有发展的本能,资本就是发展,资本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二是平衡的机制,引导人们追求社会公平正义、追求和谐与进步、繁荣与发展。这好比在高速公路上驾车,如果汽车上没有好的发动机,汽车就跑不远,甚至跑不起;如果汽车上没有好的刹车装置,就很可能会翻车。资本精神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和刹车装置。所以,资本精神作为发展的动力和平衡的机制,其作用是客观存在的。

那么,什么是共享思想呢?20128月,我在长期分析经济社会历史的基础上,特别是在资本精神体系下思考未来,第一次提出了当今社会的“共享”问题。两年多来,我从“慈善就是共享讲到“超越左右,追求共享,再到“走向共享”和今天讲的“让资本走向共享”,都是围绕共享这个主题展开的。我认为,共享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共生、共发展的关系。共享思想就有关于这些关系的系统思考与研究。传统的共享思想古已有之,无论是中国春秋时期的孔子提出的“大同”理想,还是近代革命先驱孙中山倡导的“大同”,还是古希腊时期柏拉图提出的“理想国”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等等,都是典型的共享思想,或者说是人类共享理想的雏形。历史发展到现在,无论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代共享思想自然超越了许多传统观念,并赋予了现代的希望与追求。那么,我们今天应当怎样把握共享思想呢?我认为,关键是要好好把握五个方面:

第一,共享思想是资本精神的升华与发展。自然界出现了资本,也就出现了资本精神。共享思想则是到了文明社会才出现的伟大思想,而且体现了资本精神所内涵的发展动力与平衡作用。可以说,资本精神是基础,没有资本精神,就不会有后来的共享思想;共享思想是资本精神的延续与发展。有了共享思想,资本精神更显示出巨大的创造价值。如果没有资本就不可能创造更多的财富,没有资本精神也不可能激励人们更好地创造财富、合理地处置财富,也就不可能促进和丰富共享思想与共享内容。我想,正是精神价值的这种超越与发展,成为了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一定会让人们进一步认识资本精神和共享思想的作用与意义,为不断推进资本精神和共享思想而奋斗。

第二,共享是需要基础的,既需要物质基础,也需要制度基础。怎么建设共享的两大基础呢?我认为还是前面讲到的那两大推手:资本与多数人。资本关系到物质基础,多数人关系到制度建设。所以我在前面就清楚地说道,这两大推手哪个都不能少,少了哪一个,就摘不到果子,就跛脚了,就跑不起来了,更谈不上健康发展了。我们只有正确地认识资本、把握资本,才有可能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只有明确了多数人原则,才会有和谐的发展环境,才有利于更好地运用资本,让资本更好地造福于人类。如果不能让资本更好地创造财富,即使有多数人制度作保障,也可能不会让多数人过上好的生活;如果有激发资本创造财富的机制,却没有多数人的目标,也不会成为一个好的社会。所以,任何时候,正确处理资本与多数人之间的关系都非常重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与状态。无论资本主义发展史还是社会主义发展史都清晰地说明了这一点。资本主义首先抓住的就是资本,它的发生与发展都得益于资本,没有资本也就没有资本主义,资本与资本主义存在着天然的联系。资本主义高度重视资本与运用资本,也就是看重了市场,运用了市场。资本与市场结合起来以后,进一步激活了创新,经济发展快了,社会财富也就迅速地增长起来了。但是,资本主义有一个天然的缺陷,没有建立多数人原则,没有树立多数人的价值目标。所以,资本主义尽管看到了资本的好处,重视资本,由于没有把资本与多数人联系在一起,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问题就多了,经济发展放慢了,各种社会问题出现了,不得不调整资本与多数人的关系。社会主义从产生的时候就高举多数人主义,以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目标。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基因,也是制度优势所在。但是,社会主义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往往没有客观地认识资本,没有正确地对待资本,更没有肯定资本对社会创新、财富创造的价值和意义,反而把资本完全否定了。只看到了资本“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没有看到“资本的文明”,总是把资本当作落水狗来打,还痛打落水狗。这样一来,问题就大了。传统社会主义在客观上否定了资本,其实就否定了创造财富的一个根本动力,社会也就失去了创造的活力。这样的社会主义只会是贫穷的社会主义,是落后的社会主义,是绝大多数人不需要的社会主义。对此,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的社会主义就开始警醒了,开始纠正偏差和问题了,开始重新认识资本、运用资本了。到九十年代进一步把资本与市场结合起来,创造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奇迹。所以,仅仅有资本,没有多数人主义,那是不行的,是没有前途的;仅仅有多数人主义,而否定资本,“割掉”资本,也是不行的,也不会有什么好的前途。资本是人类的文明成果,不姓“资”,也不姓“社”。资本既可以为资本主义服务,同样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拥有多数人的目标,一旦重视资本、运用资本,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也就整体发挥出来了,社会主义就会真正强大起来。这样的社会主义才会不断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多数人在拥有制度保障的同时,也才会拥有强大的财富保障。资本主义也越来越看到自己的制度缺陷,看到对多数人的制度缺失了,于是一直在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调整和弥补,让多数人得到应有的尊重与保护。至少,这样的趋势是明显的。所以,主观上不管资本主义承认不承认,客观上他们正在往多数人主义方向走。不管怎么评价,社会主义也已经前所未有地重视和运用资本了。从这个意义上说,虽然资本主义还在千方百计地遏制社会主义,企图通过各种“颜色革命”演变社会主义,但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也许并不是永远的对头,也并不一定只有“你死我活”的选择。我相信,社会发展到今天这个互联网时代,这个信息智慧高度发达的时代,人类的智慧或许可以通过资本与多数人的原则,把这两大不同的社会制度引向相互借鉴、想到促进,并且在许多具体事情上逐渐消除对立,走向合作与融合,走向共同发展与进步。

第三,共享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我们要看到,资本主义正在以不同的方式调整资本与多数人的关系,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持续提高,社会基本保障制度日益完善,比如福利制度的普遍推行,社会基本救济制度的实施等,就是要让全体民众享有基本的生活基础与条件,本质上就是在往共享的方向调整,向共享的方向走。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社会主义也在推进改革。比如正在推进的全面深化改革,无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都在改革。往哪里改?我认为,改革的措施很多,方法不同,但本质上都是往共享的方向改,让绝大多数人都能享有不断增长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的,我们要让全体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里所说的“共同享有”,不就是明明白白的共享吗?我觉得,习近平主席最懂资本,最懂多数人,他领导全中国人民全面深化改革、反腐倡廉、依法治国等等,追求的目标正是放活资本、规范资本,保障多数人的权益。既抓住了资本,又坚持多数人目标,让资本创造的财富为多数人服务,这才是真正地走向共享。

很明显,目前世界上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内部都在发生变革,都在走出自我封闭,改革和修正制度上的偏差,无论经济措施还是政治改革等,都越来越显示出明确的共享特征。我想,这才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福音。

第四,要正确处理共享与共产的关系。共享与共产是一个什么关系呢?我特别强调的是,共享是目标,共产是手段之一,不是唯一的手段。共产有时候可能会成为一种阶段性目标,但绝对不是终极性目标。比如当年法国大革命的目标是共产,1911年辛亥革命的目标是共产,1949年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共产,2012年以来我们依法对特殊利益集团的剥夺也是共产。这种共产只能是有条件的、阶段性的目标,是针对性、原则性很强的目标。我是不反对共产的,但是我特别反对三种共产方式:第一,把共产当目标;第二,不断地共产;第三,乱共产,不该共产的也共产。所以,我们要把握好共产的本质,不简单地否定共产,也不能无原则地推崇共产。哪怕共产有时候是不能回避的,是必须的,那也只能是走向共享的一个特殊阶段。在我看来,当年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就是共享主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只是对共产主义进行了框架性的设想,从其中的基本制度要求来看,无论是想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消灭剥削制度、消灭私有制度等,追求的显然是社会资源、生产资料、社会财富的共享,只是用“共产主义”来概括了一切,人们就没有看到共享的思想与要求了。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了二十一世纪了,我们应当更好地分析和理解当年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设想了,仅仅看到共产是不够的了,必须看到共享,用共享来引导社会,用正确的方式合理地分配社会资源、社会财富,保障民众的基本权利,也就是既要共享社会发展的财富成果,也要共享基本的权益和权力。为此,我们必须明确的是,面向未来,推进共享,一定要坚持依法治国,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法律体系,依法保障资本创造财富,依法保障多数人目标和全体人民的权益,我们才会真正出发挥制度优势,不断把人类引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五,正确认识和把握走向共享的路径。路径选择非常重要。我认为,走向共享的路径有一个先后顺序与持续发展的过程,不可能一步登天。首先要形成共识,然后形成共治,最终才能实现共享。共识有一个面的问题,所有人要全部达成共识是很难的,社会精英达成共识则是必须的,所以我讲的共识就是精英共识。什么是精英呢?我把分成四个大类:思想精英、制宪精英、政治精英和职业精英。这些精英们首先达成共识,再发展到全社会,成为社会选择,就不会引起动荡。这是共享的重要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共治强调的是行为主体,明确谁来共治。我认为,共治应当是官民共治,包括官的管理和民的自治。今年816日,我在中国慈善论坛上有一个演讲,其中讲了这样一句话:慈善事业是我们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在领导好政府的同时,还要领导好社会,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官的管理和民的自治。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要加强社会治理,强调建立依法治理体制,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至上的地位。我呼吁中国公益界,今天我们也许是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我们公益界的最大公益莫过于支持习近平主席领导的全面改革。这些话有点政治化,我以为可能会引起公益界一些复杂的反应。但是大家说,说得好啊,能够接受。显然,公益界在这些方面是达成了共识的。有了共识,达成了官民共治的原则,走向共享的道路即使曲折,即使会面对各方面的挑战,包括面对国际极右势力遏制中国发展的企图,我们也有勇气、有智慧排除艰难,不断地走向共享的目标。我相信,共享才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目标与要求。

谈到这里,我想到了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克迪最近出版的《21世纪资本论》。他详细地分析了全球主要发达国家自18世纪工业革命至今的财富分配数据,认为不加制约的资本主义导致了财富不平等的加剧,自由市场经济并不能完全解决财富分配不平等的问题。我觉得这个观点是对的。要解决资本主义和自由市场经济的问题,需要新的智慧与新的改革措施。他深入探讨了不平等的问题,也分析了原因,但解决的措施并不明确。当然,要解决当今世界经济社会问题本身就是非常困难的事。解决不平等的问题一直是人类的最热切的追求。如果我们往人类精神和未来社会的高处思考,真正把握好共享的方向与目标,解决问题的路径与措施就可能丰富多了,发展成效也就显示出来了。文明史告诉我们,共享是人类的共同基因,即使“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绝大多数人都向往共享,向往和谐发展,都愿意为共享作出自己的努力。

所以,回归文明的灵魂,首先应当回归最根本的东西。资本是人类发展的基础,共享是终极目标。在资本基础上形成的资本精神和在共享基础上形成的共享思想,都是人类社会最美好的价值取向,或者最基本的价值取向。这样一种价值取向就是要让资本能够为多数人服务。而且,既然资本是贯彻于人类社会发展全过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东西,这个东西就应该为多数人服务,而不应该为少数人服务,也只有让资本为多数人服务,资本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率。正如邓小平所说的:如果我们的改革与发展不能最终走向共同富裕,那就失败了。所以我认为,社会越发展,资本越发达,越会走向共享;资本精神越发达,社会越会面向多数人,越会走向共享。

四、现代慈善是资本走向共享的重要路径

前面已经谈到,资本是创造财富的,资本精神则是正确处置财富的动机和要求,社会发展的最好方向在于更好地发扬资本精神,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改革、发展,让资本不断创造的财富不断走向共享。道理是这样,如果要在社会上付诸实践,还没那么容易,还需要一个过程,甚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此,我们必须找到一条好的途径。现在来看,现代慈善就是一条很好的、也很重要的路径。

现代慈善从十九世纪末发端于美国,到现在已经一百多年了。现代慈善区别于传统慈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做好现代慈善需要巨大的善款,通过项目把善款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团体或地区。比如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就拥有数千亿美元,把各类慈善项目投向了美国和世界各地,有的慈善项目改变了美国的国家政策。又比如比尔·盖茨基金会也拥有数百亿美元,把各类医疗、扶贫等项目做到了世界许多国家,为解除或缓解受助人的痛苦,实现了真正的人道主义。这就是说,我们的现代慈善,无论是富人慈善,还是“慈善资本主义”,还是社会影响力投资等,都要有钱,甚至更多的钱,没有钱就没法去做现代慈善。那么,钱从哪里来?这就离不开资本,离不开资本创造的财富。离开了资本、离开了财富,就没有现代慈善。我曾经总结说,慈善就是共享。事实上也正是现代慈善所需要的巨大善款,最早让人们看到了资本通过共享的道路。资本创造的这些财富并没有归于资本所有者所享用,而是通过现代慈善的方式回到了社会,为更需要的人提供帮助,从而开辟了资本走向共享的重要通道。

那么,到底怎么发展现代慈善呢?比如,政治家的任务是用现代国家的治理体制治理好国家,企业家的任务是创造更多更好的社会财富,我们的慈善家特别是中国的慈善家们怎么去发展现代慈善呢?

首先,需要更多的企业家、更多的富人投身到现代慈善中来。也就是那些手里掌握了大资本的人走到慈善队伍里来。不是说他们把巨大的资本投入到慈善之中,但可以考虑把资本创造的一些财富投入到慈善活动和慈善项目中来,用自己的爱心引导更多的人关心社会、参与社会建设,帮助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引导更多的财富通过慈善的方式走向共享。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现代慈善更多的应当是一种民间慈善,是企业家和富人把自己的钱捐赠给社会,最好不要让公权力和国有企业更多地进来。公权力要依法引导和规范现代慈善,但不能强势、强权地左右现代慈善。现代慈善只有更多地通过民间的力量,推动资本不断走向共享,才会活跃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与进步。

第二,要进一步更新和完善现代慈善的一系列理念。人类社会从来没有现在这样的发展、变化速度,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相当快的变化与更新。现代慈善总是人们的生活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联系在一起,更需要理念的创新。围绕现代慈善理念创新,我作了比较系统的思考,并就中国现代慈善建设提出了“五大原则”、“六大特质”和“五个三”的基本理念。比如“三愿”就是现代慈善的三大愿景,就是纯粹慈善、尊严慈善和幸福慈善。比如“三忌”,就是做慈善忌讳政治化、商业化和娱乐化。比如“三家”,就是职业慈善家、慈善职业家和慈善理论家。“三治”即德治、法治和圣治。“三公”就是公权、公益和公民,突出强调的是要正确有处理好“三公”之间的关系。同时,还有提高慈善透明度、专业化、民间化等。我想,只有普及和提升这些基本理念,加强国际化交流,现代慈善才会进一步迈向新的更高的台阶。

第三,特别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慈善制度体系,特别是法律体系。这个工作我们正在抓紧做,社会充满了期待,现代慈善更需要法律的推动和保障。目前,全国人大常委员会已经把《慈善事业促进法》纳入了立法规划,计划在2016年出台,这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慈善法律建设工程。

第四,要在全社会创造一种良好的慈善氛围。这一点非常重要。现代慈善本质上就是社会事业,需要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参与。脱离了社会,或者脱离了民众,现代慈善就失去发展的基础了。现在,由于许多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深层次问题,特别是创造财富、获取财富的方式存在许多不正当的现象,影响了人们对资本的认识,也影响了人们对富人的态度。现在,很多人对富人有意见,认为许多富人的财富取之无道,至少是缺德。社会上有一种比较强烈的仇富情绪,似乎富人都是不好的人。回想起来,我们刚刚进入富人行列的时候,实际上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富起来的,其中有勤劳的原因,也有机遇的因素,还有许多复杂的原因。很长时间里,我们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规则,创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其中一部分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一部分则是社会制度本身带来的。特别是那些“邪富”“恶富”,因为拥有特殊权力而形成的“暴富”等,人家仇你有没有道理?当然有道理。但是,虽然有些仇富有道理,不但要仇这样的富,还要通过法律手段“共掉这样的富”。不过,如果一个社会过度地仇富,这个社会有希望吗?所以,全社会应当正确地对待富人,客观地认识最近三十多年来产生的富人群体。如果要求富人参与慈善,他参与慈善以后,大家知道他是富人了,就仇他了,他还敢吗?如果一个富人不做慈善还没有人仇他,他做了慈善却有人仇他,那他为什么还要做慈善的呢?所以,慈善的社会氛围非常重要。在这一点上,我的基本态度是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做事。我基本目的是,希望更多的富人通过现代慈善的道路,推动资本更好地走向共享。

  五、中美慈善大合唱与全球共享

 四年来,中美战略慈善(CUSP)工作坊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现代慈善事业和国际全球治理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今天又一次参加这个活动,与大家相聚在一起,我有三个方面的突出感受。

首先,我认为慈善是引导中美关系良性发展的最佳领唱。我参与了几年的中美慈善交流,感慨比较多。我们两个国家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制度体系不同,人口规模差异更大。这些都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和美国的慈善是不同的,不可能完全一致,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要让资本走向共享,让财富发挥更好的作用。有差异才会学习,有差异才需要合作。我们也各有所长。中美慈善之间必须互相学习,特别是现代慈善,中国必须向美国学习,中国的慈善界、慈善家必须向美国的慈善界、慈善家学习。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度,拥有深刻的文化基因。美国是一个发达的西方国家,许多方面都走在世界的前列。所以,我们首先要互学,然后要互助、互促,这几年我们也是这么做的。同时,要加强合作。我们通过中美战略慈善工作坊把中美慈善合作的进程不断地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广度和深度。当然,中美这个老大老二之间,确实存在一些差异,存在一些不和谐。美国确实有人总是针对中国,今天军机飞过来,明天航母又到附近转一圈,支持某些国家进行军国主义活动。这也让我们慈善界在内的中国人很难受。中国心里揣着资本,更揣着多数人,这就决定了中国和平崛起的道路,强大起来的中国不会给别人带来威胁,只会坚决捍卫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一点,慈善人应当看得更清楚。我始终认为,中美的慈善人是非常善良的。大家都是好朋友,相互交往像走亲戚一样,但是总有一些美国人让我们这些亲戚很难受。但为了中美两国人民,也为了人类的未来,我们还得要合作,还得要做中美关系的最好领唱,把中美关系引向更好的发展局面。

    其次,我认为中美慈善合作是促进全球和谐发展的主旋律。无论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有多大差别,也无论发展阶段有多少不同,中美慈善合作都有助于促进中美和全球的和谐发展。我常说,慈善人是一家人,慈善是可以统一世界的。美国慈善界发起的“冰桶挑战”,一到中国就促成我们发起成立“病痛挑战基金会”的倡议。目前中国少水、少电,于是就改换了方式,把“冰桶挑战”转为网上进行,并期待成立“病痛挑战基金会”。这仅仅是中美慈善交流合作的一个小旋律,以此为引子,我们一定会演奏出新的更好的全球慈善主旋律,推动更大更广泛的国际慈善交流与合作。

第三,我认为慈善是提升全球慈善人幸福感的人类好声音。我们有一个“中国好声音”的电视节目,各路青年歌手以美好的音乐打动着广大听众。慈善是人类好声音,传播的是社会的温暖与爱心。我想,全球慈善人在不同的地方唱响慈善好声音,这种人类好声音一定温暖更多的人。我期待,大家唱起的慈善好声音越来越好听,真正成为提升全球慈善人幸福感的人类好声音。

说到这里,我应当对今天的讲话给出一个结语了。我认为,资本与人类同生存,共发展,资本精神则是人类独特的价值取向,从而形成和丰富了资本文明。资本才是创造财富的源头,让资本创造的财富为大多数人服务是资本精神的最好体现,现代慈善是一个最好的通道。因此,我相信,让资本走向共享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会在共享的趋势里找到融合,找到最大公约数,从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在可以预见的时期里,这可以说是一个公理。因为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在资本与多数人两大推手的作用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尽管会出现新的摩擦,甚至对立,但也可能只会这么发展,没有别的发展,即使有别的发展也需要一个更加漫长的过程。但是,不管怎么样,资本与多数人日益结合,资本走向共享的趋势不会改变,只会越来越强烈。在这个伟大的文明进程中,全球慈善交流与合作是一支重要的推动力量和最美好的声音。

最后,祝福大家!祝第四届中美战略慈善(CUSP)工作坊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根据理事长卢德之博士在中美战略慈善工作坊第四届年会上的主题演讲录音整理)

您是第 位访问者 京ICP备0810300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4597号 版权所有:华民慈善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