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7日,由我会和清华大学、罗格斯大学共同主办的共享与发展研讨会暨第二届华民学者研讨会在北京恒基中心2座雏菊机构多功能会议室举行。来自清华大学、香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复旦大学、中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深圳国际公益学院、灵山慈善基金会、爱佑慈善基金会的30余名华民学者和我会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会前罗格斯大学原副校长爱德华兹看望了前来参会的访问学者,并与大家进行了交流,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会议首先进行的是获奖论文颁奖环节,会议收到参评论文12篇,经过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最终6篇论文获奖。我会理事长卢德之博士为获奖者颁发了证书和奖金。
.jpg)
清华大学邓国胜教授主持了本次学术研讨会。我会理事长卢德之博士首先向大家做了《共享与发展》的主题演讲。卢德之博士从人类情怀、世界情怀与做事的关系入手,介绍了我们思考问题的四大视角,介绍了观察世界的三大工具:新时空发展观、新人本主体观、新灵肉整体观。通过分析人类发展的主要矛盾:人类共享目标与局部利益追求之间的矛盾,解析了民粹主义、保守主义、集权主义三大思潮泛滥的现象,提出多极均衡,协同共享的思路。卢德之博士指出,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求同尊异、百家和鸣、同频共振”,文明之间只能相互学习、借鉴和升级。最后卢德之博士指出华民慈善基金会成立之初就提出了“我们要做爱心传递的火炬手”的倡导,现在我们号召全体华民学者共同从事一项新的事业——人类灵魂的按摩师。

在下面的专题报告环节,华民学者耿云、张丛从、黄建忠、邓国胜、郑琴琴、张洁友、房莉杰、匡冀南、李怀瑞、谢晓霞、涂斌、卢霜、董强等就各自研究领域共享的内涵与发展进行了分享。大会最后卢德之理事长总结发言,对罗格斯大学华民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给予肯定,并鼓励各位学者要秉持共享文明建设者的情怀,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